八達通卡是香港非常普遍的支付方式,香港大大小小的商店基本都支持八達通拍卡消費,97年由香港八達通卡公司推出,最早是用於交通領域打車,八達通公司的股東為九巴及香港其他五間主要公共運輸機構,包括港鐵、城巴、新世界第一巴士及新世界第一渡輪,從股東的構成就可以看出是為了解決乘車便利的。
八達通發展至今,已遠遠不僅僅局限於交通領域,已覆蓋到香港人的衣、食、住、行領域,全港95%以上的市民在搭乘交通、購物消費或外出用膳時可以八達通代替輔幣付款。
數據上也非常亮眼,截至到目前,已經發行3600W張卡片,香港人均4張,全港37000個零售點可以使用八達通卡消費,日均交易筆數1500W筆,日交易金額2.2億港幣。
消費者使用起來也非常方便,可以在地鐵、便利店直接購買,並且可以綁定到Iphone和Iwatch中,也可以下載八達通的APP,像現在大陸去香港旅遊的遊客,很多都會在過關的時候購買一張八達通卡。充值的時候,可以在便利店充值,也可以綁定銀行卡自動充值。
八達通卡本質上是一張多用途的預付費卡,消費者消費之前需要提前存入資金,商戶布放POS機,消費者消費的時候,在機器上拍卡消費,八達通作為支付公司,扣除手續費後,將資金結算給商家,跟大陸的支付公司模式一樣,國內的支付公司是需要在人行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香港也類似,發牌機構是香港金管局,牌照名稱是SVF,同八達通一起持SVF牌照的有微信香港錢包、支付寶香港錢包。SVF業務範圍包含線上支付、銷售點流動支付、P2P轉帳、發行實體卡,目前支付寶僅支持線上支付,微信支持線上支付和P2P轉帳,八達通卡4種業務類型都支持。
相比於國內微信支付寶的二維碼支付,八達通卡主要依賴NFC,消費的時候,通過拍卡的形式來完成,大陸在二維碼支付之前,也是通過銀行卡拍卡或者刷卡的形式來支付,微信支付寶的二維碼支付上線後,對傳統的銀行卡刷卡形成碾壓性優勢,現如今刷卡僅僅在大額交易比如買車、買房才會存在,小額消費幾乎沒有人使用,香港版的微信和支付寶在香港也在線了幾年了,為什麼沒有替換掉八達通這種付款方式呢。
這個就單獨再開一個話題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