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自從去年五月在甘肅省的時候,接到家中回信兩封,我還在原地休息,到八月一號開往山西侯馬車站休息了兩三日,兒又給家中寫了一封,內有像片兩張。
到第二天又坐火車開往河北省以來,又給家去了數拾[十]封信,始終未有接到家信一封,也不知道兒寫給家信收到了沒?想念的,現在也不知道我弟昌檯還在家裡沒有。兒在外掛念。所以我不斷夢見我媽媽和我的弟弟。
在前天的夜裡正在睡安覺的時,然忽[忽然]見了我的媽媽,媽媽以竟[已經]老得不像了。我就大喊起來,忽然喊了一聲,同我在一塊兒睡的同志聽著了,他就叫惺[醒]我問我喊什麼,我當時也說不出,仔細一想,原來是作了一個夢。
到上午吃把[罷]午飯的時候,我正在房子裡臥著看書,忽然有一位同志說道:送信的來了!我聽道[到]了就連忙跑到外邊去看,我見有好多的家信,我看了半天都是另[別]人的,原來沒有我的一封。人家接到了家信,把家裡的情形都知道了,可是我的家裡也不知什麼樣子,也不知我母親和我弟弟的身體如何。夏季的收程[成]什麼樣子?希望你接到了此信速速回知為盼。」
此致即情[請]
大安
兒中新鞠躬(劉中新印)
七月十七日
家書背後:
這是八路軍老戰士劉中新(又名劉忠新)寫給家中的四封家書之一,信中所流露出來的報國之志、思鄉之情、孝老之心溢於言表,令人感慨萬分。
劉中新在家鄉中的譜名為劉昌榜,有一個弟弟叫劉昌檯。這四封家書均由劉昌檯的兩個兒子劉發照、劉發熙保存至今。
一位經過長徵走向抗日戰場的熱血男兒,為人民、為國家、為民族拋家舍親,出生入死,最終也沒能回到他日夜思念的家鄉,甚至連一張模糊的照片也沒能留下,留給親人的只有這四封字句滾燙的家書和無盡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