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9點半之後的盒馬鮮生,和白天是兩個世界。」近日,一位網友發帖稱目睹了盒馬鮮生將當天賣不完的食物「大規模丟棄」的場面,她的母親由此「受到了近年來最大的心靈震撼」。
微博發布後引起了網友們熱烈討論,認為食物被下架丟棄感到可惜和不忍,覺得「浪費資源」。也有不少微博大V對此進行了轉發並表示,銷毀是必要的負責任的做法。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9月4日,盒馬鮮生的知乎官方認證帳號對此進行了回應,表示「左右為難」,對於銷毀臨期食品很無奈,目前已經盡力止損了。在訂貨量和實際購買量方面保持最大限度的平衡,從源頭止損當然是避免浪費的最好方式,但這方面還有很大進步的空間。
近日
@小椅子Zoe 表示
當時這些被處理的食物
已經折價進行了促銷
但還有不少沒有賣完
有微博網友表示其他的食品連鎖店也有這樣的情況,自己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也對食物被下架丟棄感到可惜和不忍,覺得「浪費資源」。
有網友提出建議,把這些當天未出售的下架產品比如糕點類,贈送給社會福利組織;或者精確計算每家零售店每日的出貨量,減少供給,然後均衡各地的供貨量。也有網友推薦相關APP,可以方便預定當日剩餘食物。
同時,有網友發表了不同看法,認為盒馬鮮生下架當日未售出的食物,從食品安全角度來考慮,是正確的,並表示支持。
有網友表示,對企業來說,確實銷毀是最優解,贈送流浪漢出任何問題照樣全責,且現場加工熟食過了質保時間風險加大。希望將來靠技術的發展擺脫這種困境。
9月4日下午,盒馬鮮生官方帳號在知乎上回應稱,商品的損耗問題,目前已經盡力止損了,當然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任重道遠。
盒馬表示,生鮮包括蔬菜、水果、海鮮等品類的保鮮周期短,比如日日鮮類和蔬菜,儲藏周期可能只有一兩天左右,為了保證盒馬的食品最佳品嘗體感和新鮮品質,盒馬的內部質檢都是會定期及時撤下臨近保質期或僅當日售賣的商品,臨近晚上如果賣不出去是必然要銷毀報損的,至於銷毀最終的去向,肯定也是根據當地部門的規定進行合理處理。像富含蛋白質等容易變質,但外表看不出實質的商品一律銷毀,防止帶來食品安全隱患。
關於「資源是否能在社會儘量流通及分配,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減少浪費」的問題。數據這方面確實還是有很大進步的空間,在訂貨量和實際購買量方面也需要最大限度的保持平衡,從源頭止損當然是避免浪費的最好方式,這方面也是所有商家和企業都要努力的。
對於過期商品的食安問題,參考一些網友的專業分析,比如河蟹死掉後會釋放毒素,蛋白質加熱也無法徹底消滅細菌,貪小便宜吃掉也是非常危險的。
據華龍網報導,重慶市內的家樂福、永輝等大型商超處理臨期食品是先進行打折(保質期內),賣不掉再進行銷毀處理。
在家樂福楊家坪店,該店設有專門的臨期食品銷售專區,放置在這裡的臨期食品都綁有帶有提示字樣的膠帶,提醒用戶在保質期內食用完畢。「我們每天有專門的人負責檢查商品,並做好相關的檢查記錄。對檢查到的臨期食品,我們會下架到臨期食品專櫃做買贈或打折等方式進行銷售處理。對於破袋或立即要過期的商品我們會統一進行破壞性的銷毀處理,並做好相應的記錄。」家樂福楊家坪店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在渝北區錦橙路一家永輝生活店,部分超過生產日期1-2天的生鮮、蔬菜、水果打上了特價標籤,降價20%—50%不等。
永輝超市相關負責人表示,普通商品在臨近保質期的3/4這個臨界點時會進行打折出售,一般是正價的五折或者三折。還有一部分臨期食品可以退回廠家,廠家有處理臨期食品的專門途徑,沒有辦法退回廠家、且打折未銷售完的商品,則進行銷毀處理。
據上海新聞廣播,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聯合會會長顧振華表示,企業絕對不能銷售過期食品,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底線。但法律和專業上都沒有說過「過保質期的食品是不能吃的」。要根本解決臨保食品浪費的問題,關鍵在於釐清「不能賣」與「不能吃」之間的界限。除了保質期以外,能不能給商品再制定一個保存期?不過,在實際操作中確實有難點,企業選擇規避風險作銷毀處理也是可以理解的。
來源丨每日經濟新聞微信公眾號、網友評論
編輯丨曾茜 實習生 郭嘉蒙
值班主任丨黃慧瑩
點亮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