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認為,「如果歷史給我們如何應對法西斯主義的教訓,那就是綏靖政策純屬徒勞無益。向法西斯主義讓步並不能安撫他們,只會鼓勵他們得寸進尺」,所以,他疾呼,「是時候停止姑息我們當中的法西斯分子了。」
大選以來,我一直在關注紐約時報,發現他們對川普幾乎沒有一句好話,要麼揭露川普偷稅漏稅,要麼尖酸刻薄地說紐約人並不歡迎川普一家歸來。我向來不喜歡川普,一開始看了確實解氣解恨。但是冷靜一想,作為一家誕生之初以堅持中立為報導原則的媒體,如此明顯的一邊倒是否有失公允?
在紐約時報(當時叫《紐約每日時報》)問世的 1851 年,創始人之一亨利·賈維斯·雷蒙德(Henry Jarvis Raymond)在第一份報紙的前言中寫道,「我們不相信社會中的一切不是絕對正確就是絕對錯誤。好的東西我們要保留並改善;邪惡的部分我們要消滅或改革。」
但是我發現,在川普這件事情上,紐約時報偏離了中立立場,逢川必反。因此,為了讓自己獲得客觀的媒體資源,我同時會看 BBC、路透社等他國媒體的報導。
我認為,不管是媒體還是個人,我們必須努力削弱這種「非友即敵」的立場,克制「宜將剩勇追窮寇」的衝動。在一個民主國家,大家有不同政見很正常(極端分子除外),挺川者和反川者只是硬幣的兩面,彼此不是敵人。他們互相補充和成就,形成這個國家的整體樣貌。
哪怕你多麼不喜歡對方,也要克制自己本能的血氣引發的原始衝動,跳出自己所站立場和所屬黨派帶來的狹隘,尊重對方作為一個人的基本權利,在事實的基礎上評判對方,按照法律規則行事,而不是把對方逼到牆角,置於死地。
即便你是勝利的一方,也要尊重和保障失敗一方的正當權利。這是一個現代文明國家和民主法治社會的應有之義。
如果不克制內心的衝動,不吝用極端的語言汙名化和標籤化對方,恐怕有一天也會活成自己當初憎惡的樣子,社會陷入可怕的循環當中。那麼,當初所做的努力又有何用?不過是用一劑毒藥代替另一劑毒藥罷了。
在一個專制社會,如果聖上不喜歡哪個臣子,可以立即給他貼上反賊的標籤,趁文武百官上朝時當場將其拿下,立刻推出去斬了。根本不需要任何法律程序,也不給對方任何救濟手段。比如三胖就是這麼對待他親姑丈張成澤的,朝中社給張成澤貼的標籤是「連狗都不如的人間渣滓、千古逆賊」,後來張迅速被處決,據說是被狗咬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