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聖誕節的《星際新聞文摘》(圖片來源:文摘封面)
根據加拿大社會學家克裡斯多夫·赫蘭(Christopher Helland)的觀察,範·塔賽爾傳播的阿斯塔指令往往是關於地球技術發展的,但是到1960年代,隨著越來越多靈性圈人士開始聲稱與阿斯塔產生接觸,這一角色越來越多的開始扮演「揚升大師」(Ascended Master)的功能。所以赫蘭認為,阿斯塔運動可以認為是發源於1930年代、鼓吹」揚升大師教誨「的」我是運動「("I AM" Movement)與UFO概念雜交的結果。
赫蘭還指出,進入1990年代之後,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阿斯塔指令」的發布和傳播也開始以網際網路為主要平臺。同時幾個相關的「通靈」團體開始注意相互協調、避免穿幫,並通過一些規約組成了壟斷的「行業壁壘」避免後來者添亂,「阿斯塔指令」再次開始建構趨於統一的世界觀。
這些團體中也包括本節一開始所提到的「宇宙人類」。在其網站上對「阿斯塔·謝蘭」(Ashtar Sheran)的表述總結起來有幾個要點:
1、他是一支龐大星船艦隊的指揮官;
2、他來自第五維空間;
3、他可以同時和數千「人」交流;
4、他是地球人「揚升」到更高維度的總指揮。
不過「阿斯塔」只是「宇宙人類」敘事體系的一個環節而已。在相關論述中,我們還高頻地看到「宇宙之愛」「昴星團人」「光之工作者」等等詞彙,這些概念又是從何而來呢?
實際上「宇宙人類」的神話敘事體系來源於此前幾十年間歷代「飛碟學家」和科幻小說家留下的多部著作。
例如波蘭裔美國作家、「飛碟學家」喬治·亞當斯基(George Adamski,1891-1965)在1953、1955、1961年依次發表了其三部曲《飛碟落了》(Flying Saucers Have Landed)《飛船之內》(Inside the Space Ships)《再見飛碟》(Flying Saucers Farewell),前兩部都成為暢銷書。其中《飛船之內》一書即被「宇宙人類」列為其信仰經典之一。該書以真實自述的口吻,講述了亞當斯基與金星人(Venusian)如何交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