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手、兩畝田,
託起五個娃;
慈母的柔情,
溫暖著孤獨幼小的心靈;
一個人感動一座城,
一座城溫暖著一個人,
她就是海港區第七屆
「感動港城·平民偶像」石淑華!
「再苦再難,也要把孩子帶大!」
原本,石淑華和所有普通的農婦一樣,務農賺錢、相夫教子、贍養父母,除了偶爾貼補不省心的小叔子,日子過得雖清苦卻也平靜。眼看著兩個女兒畢業就業,舒心的好日子就要來臨的時候,不幸降臨到了石淑華的家。2004年,小叔子因罪入獄,獲刑20年;弟媳婦說了聲「嫂子,我走了」便也沒了音訊,留下三個尚未成年的孩子,無依無靠。此時,大侄女18歲、大侄兒14歲、小侄兒6歲,面對此情此景,石淑華沒有猶豫,她背著小侄兒、拉著大侄女、大侄兒,回到了自己的家。沒了父母孩子們哭鬧不止,尤其是還不懂事的小侄兒,常常半夜醒來哭著找媽媽。那時,石淑華常常整夜守著孩子們,抱抱這個、又摸摸那個,對孩子們說:「我就是你們的親媽,你們好好長大,你們的爹媽總有一天會回來的。」親戚朋友、街坊四鄰,多少人勸石淑華:「土裡刨食,養大兩個親生女兒多不容易,再養活三個侄女侄兒,還要伺候年邁的公公、痴呆的婆婆,要操多少心、挨多少累、花多少錢?送孩子去福利院吧。」石淑華搖了搖頭,孩子沒了爹媽就已經很可憐了,不能讓孩子連家都沒有,「只要有我一口吃的,我就不會讓三個孩子餓著!」
然而,養孩子並不是「給口吃的」這樣簡單的事,自從石淑華成為了五個孩子的「媽」,她更加辛勞的生活便也開始了。為了贍養公婆、為了三個侄女侄兒的溫暖,石淑華咬著牙、拼了命,每天天不亮就下地種菜,在地裡餓了就喝口地邊的涼井水,實在累得腰直不起來了、腳挪不動地兒了,就一點一點跪爬在地裡鋤草、間苗……回到家裡,她強撐著也要為孩子們準備可口的飯菜,盯著孩子們吃了飯、做好作業,等孩子們都睡踏實了,她自己才就著早已冷掉的飯菜吃一口。可即便如此,石淑華家一年的收入也只有三、四萬元,要負擔三個孩子吃穿、上學和一家人的生活還遠遠不夠。石淑華說:「沒錢是真沒錢,但孩子們是一定要上學的。只有受教育才能明白事理、才能有出息,我絕不能讓孩子們像他爸一樣。只要他們能考上,我就是砸鍋賣鐵也供著。」據石淑華回憶,養孩子的這15年,除了種地,她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借錢、還錢,小到幾百、大至幾千,不僅兩個工作了的女兒要時常貼補,鄰居親友更是被她借了個遍。
「生活很累,但我也無怨無悔!」
因為長期的勞累和飲食不規律,石淑華不到40歲就患上了高血壓、糖尿病和腰椎突出症,至今已有20多年,天天吃藥、扎針,僅2015年就在市軍工醫院、骨科醫院住院兩次進行綜合治療,目前已行走不便,走幾步路就要歇上一會兒,這讓孩子們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但她從沒有叫過苦、喊過累。她說:「孩子們能順利長大、自力更生不容易,我不能給孩子們添麻煩,我還能幹。」如今,只有小侄子還在上大學,其他的孩子都已經參加了工作。石淑華依然堅持靠種地賣菜供著小侄子讀書,不讓他給哥哥姐姐們添麻煩。
有人佩服石淑華的堅強善良,有人心疼她的辛酸苦累。她卻豪爽一笑:「只要孩子們都好,我這不算什麼。」如今,石淑華最大的願望就是孩子們都能遵紀守法、自食其力,都做對社會有用的人,盼望侄女侄兒的父母早日回來,一家和睦、團團圓圓,希望社會上能有更多的人關注孤兒,讓每一個孤苦伶仃的孩子都能感受溫暖。
命運多舛
她用十幾載的嘔心瀝血
丈量著以善為美的世道人心
大愛無疆
小海為港城好人點讚
願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