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互動禹城
劉希傑,男,73歲,山東省禹城市梁家鎮齊劉村農民。
在禹城市梁家鎮,人們傳頌著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73歲的齊劉村劉希傑,十年如一日地照顧患病的95歲老父親,寸步不離。他的孝心感染著當地群眾,只要一提起劉希傑,人們都會豎起大拇指不停地誇起來:「這爺倆太不容易了,要不是兒子這麼細心照顧,有10個老爹也死沒了。劉希傑真是少有的大孝子啊!」劉希傑的母親去世多年,老伴也在十幾年前過世。劉希傑有四個子女,兒子遠在北京工作,三個女兒都已出嫁,這麼多年一直是爺倆兒一起生活。
劉希傑的父親劉建舉今年95歲,2007年患上了「小腦萎縮」,頭幾年症狀較輕。自從五年前得了腦溢血,出院之後就變了個人,時而糊塗時而清醒,還經常到處亂跑,不認路不認人,看見什麼砸什麼,家中易碎的物品都砸爛了。要是哪天糊塗了,連自己的親兒都不認識。從此,劉希傑就寸步不離地照顧老父親。這70多歲的照顧90多歲的,工作量可想而知。每天天沒亮,劉希傑就要為老父親做飯、洗臉、穿衣、餵飯、餵水、餵藥,忙完這些又要給老父親按摩。劉希傑會醫術懂按摩,但每次按住老父親手腕上的穴位,老人還是會疼得嗷嗷直叫,劉希傑就手上忙活著,嘴上一個勁安慰老爺子:「若要身體健,按摩與鍛鍊。按摩按摩好,你不是經常讓我給你按摩嗎,好了就行了。」手腕和頭頂上的兩個穴位按摩一遍,起碼得半個小時,最近五六年,劉希傑幾乎天天都要給老父親做按摩,按劉希傑的說法他是累並快樂著。
老父親愛吃肉餡的包子,劉希傑每天上午都去鎮上的包子鋪買。一個包子一包奶,雖然午飯很簡單,可老父親吃得津津有味。為了讓老父親吃好,無論老人想吃什麼,劉希傑總是盡力買到,從不嫌麻煩。
吃飽喝足,再睡個午覺,劉建舉老人這日子挺舒坦。不過這一天還沒結束,等睡醒了,劉希傑還得拉著老人遛彎。一輛三輪車,兩個白髮老人,下午3點,劉希傑爺倆會準時出現在村頭的馬路上,村子周圍方圓幾十裡他們已經跑了個遍。往南往返80華裡到禹城市區,往北往返140華裡到臨邑縣城,往東往返70華裡到齊河地界,往西往返120華裡到平原縣城,7年來總行程達20萬華裡。劉希傑說:「只要老父親身體允許,以後還帶著他出門,讓老人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
不僅如此,為了保證老父親的個人衛生,劉希傑不管再忙再累,春夏秋冬,堅持每天給老人洗臉、洗腳,10天洗一次澡。冬天,他為老父親安了暖氣;夏天,他為老父親裝了空調」。
劉希傑的孝心感染了周圍的人,也影響著幾個子女。閨女們把父親當成標杆,比照著父親的標準來照顧公婆,要把父輩傳下來的敬老愛老的好家風繼續傳下去。「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遠近的人說起他沒有不誇讚的。」齊劉村黨支部書記劉相彬說,之前村委會讓村民推薦身邊好人,推薦劉希傑的村民是最多的。
劉希傑的事跡先後被山東省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報導。
百善孝為先
向這位老人學習
若你被感動請在文末點讚吧
歡迎轉發!
來源:德州新聞網
編發:互動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