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9月2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近年以「時尚老人」之姿打開知名度的戲偶藏家林經甫,長年收集亞洲各地戲偶,珍貴藏品有萬件之多,其中更包括已故布袋戲大師王炎所使用的布袋戲戲臺。為貫徹他倡議的「斷舍離」之道,並讓藏品妥善保存,林經甫9月1日籤署捐贈備忘錄,將上萬件藏品全部捐贈給臺灣博物館典藏。
在已故布袋戲大師王炎所使用的布袋戲戲臺旁,林介紹其輾轉入藏的動人故事。(張鎧乙攝)
林經甫表示,踏入藏家路是從異地看見臺灣布袋戲偶開始,「我的本業是醫生,常常飛到各地開會,有天到日本天理大學旁的亞洲展示館,看見來自屏東、臺南的戲偶,覺得真是不得了,臺灣美學已經能呈現到這種程度。」返臺後,他跑遍臺灣南北搜集戲偶,之後更擴大範圍,搜羅起亞洲各地罕見戲偶。
林經甫分享,有回欲收藏印度皮影戲偶,引來法國羅浮宮關注,但最後仍成功說服賣家,將戲偶賣給他珍藏。另有一批皮影戲偶等多樣文物,則是在買賣過程中遭波士頓博物館中斷,最後他和波士頓博物館達成協議「樂器給你,戲偶給我」,順利取得收藏。
林經甫參與實踐大學「從戲服到衣服」課程成果發表走秀,穿著以皮影戲為概念發想的服裝。(林經甫提供)
為將臺灣文化資產留在本土,林經甫也曾親赴日本買回王炎的布袋戲戲臺,「那是王炎當初和布袋戲大師李天祿在『拚戲』用的戲臺,我那時從日本買回戲臺後,放在醫院地下室,請當時已經80歲的王炎來親自鑑定戲臺真偽,他那時已經失明了,但一摸到彩樓就確定『這是我的戲臺』,場景非常感人。」
林經甫表示,近年他推行「時尚老人」概念,希望教大家怎麼當一位老人,要活得輕鬆,則必然要學會「斷舍離」。如今捐出戲偶,他也學會放下不舍的心,「我的錢來自社會,我用錢買這些戲偶,然後再將戲偶回饋社會。我只是代管這些戲偶的人,理所當然應在適合契機把它交出去。」
林經甫(攝影者.郭涵羚)
記者會上,林經甫也大方展示來自各地的珍稀藏品,包含19世紀末北京杖頭戲偶、少數自越戰前保存至今的越南水傀儡、臺灣布袋戲大師陳錫煌的戲箱等。偶戲專家羅斌表示,其中北京杖頭戲偶連當地都找不到,非常珍貴,林經甫也從不為數量收藏,而是講究質量,特別重視美學,每個藏品都是精品。
臺灣博物館館長洪世佑表示,林經甫花了二分之一世紀搜集這麼多藏品,非常感謝他願意全數捐贈給臺博館,將文物公共化,成為全民財產,現臺博館擁有11萬餘件藏品,如今林經甫捐出1萬餘件藏品,也對臺博館典藏締造重要的改變。未來定會妥善保存,並發揮文物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