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的女士,收到一張由香港寄出的明信片,雖然址正確,但收件人卻不是她和她的家人。更神奇的是,這張明信片竟來自26年前。
居住在斯普林菲爾德的金·德雷珀(Kim Draper),於7月8日收到這張明信片,初時曾以為是郵差派錯,卻發現收信地址無誤,細看郵戳更吃驚發現,明信片原來已是1993年7月9日寄出,與自己收到的日期巧合的只差一天。
這張來自香港的明信片印有中國傳統小船的圖畫,貼有港英時期的英女王郵票,收信人列明為「Leena and Muhammad Ali Kizilbash」。
信中開首寫道,「我現在於這個極擠迫的地方過得很好」,並以「盼望很快見到你們,你們的爸爸」結尾。這位父親還特意向子女表示,明信片上的帆船都是餐廳,可以在上面吃到海鮮。
德雷珀指,自己與丈夫和12歲的兒子在現時的住所住了近四年,是首次收到二人的信件。明信片中那歷經風霜卻難掩流露的滿滿父愛,令德雷珀決定,與其把明信片交給郵局,不如自己尋人,物歸原主。
她先聯絡前業主,查看收信人是否從前的租戶,再翻查物業稅記錄,但都沒有發現。雖然她在社交媒體上找到一名叫叫Leena Kizilbash的女士,但由於沒有聯絡方式,無法確定她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為了尋人,德雷珀不僅藉助網民的力量,也接受地區報章訪問,讓事件漸漸在全美獲廣泛報導。她表示,有些讀者曾提供協助,但至今未掌握確實的尋人線索,但繼續期盼好消息來臨,解開塵封逾20年的故事終章。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會寫寫信的人也越來越少了。以前那份等待著來信的焦急和收到信件後的欣喜,你還記得嗎?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