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Fa小瓜,關注了我們的人都成功了😝
去過日本的請舉手
在看到文字的同時,你點開音頻聽到了吧,嘉賓老CP的笑聲,魔性不?很有感染力是不是?我特別想問問他,究竟什麼讓他能笑出聲兒呢?
我很少笑出聲兒,你呢?老CP是第一個在我們節目裡笑得不亦樂乎的,他的笑和之前的小白、鴨腸不一樣,他笑並不見得是聊得有多嗨,但他就是由衷地樂出了聲兒,真的讓本我好羨慕。
按下他的笑聲不表,他推薦的公眾號「花姐真好看」您也自己搜著去看吧,他所在的地方——日本,觸動了我。
說實話,那片汪洋中的土地,我從未踏上去過,我挺想去看看的。
第一次產生想去日本看看的念頭,那可說來話長了。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剛剛改革開放不久,流行了一陣子尋親,海峽兩岸的尋親,海外的尋親。有一天,我一進家門,家裡坐著兩個陌生人,他們是來尋親的,所尋之親是我媽,說我姥爺在日本。我張開好奇的耳朵想聽個究竟,卻被長輩們無情地轟了出去。我姥爺在日本,日本在哪兒呢?我想去看看。
許多年許多年過去了,我身上四分之一的日本血統已無人問津,我從語文書、歷史書、政治書、地理書上知道了日本在我國大陸的東邊,既是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也是跟我們打了八年戰爭的侵略者。
為了暢想二十一世紀我們與鄰邦的睦鄰友好,我畫的畫和許多小朋友畫的畫一起去了日本,但我一直沒去過日本。
我有一個同學,讀得北大東語系,畢業後成了外交官,經常國內住住,日本駐駐,他還翻譯了一本書,並且送了我一本,是寫日本歷代天皇的,可惜那沉甸甸的大部頭作品,我只翻來覆去讀了他的名字,讚嘆他學有所成,事業有成,他反覆邀請他的同學們去日本看看,很多人都去了,但我沒去。
前兩年混體育圈,做棒球賽,太有機會去日本了,可是因為比賽做得不咋地,沒賺著錢還賠了不少,放棄了去日本。我想也許去了日本,學學人家棒球是怎麼玩兒,比賽是怎麼做的,也許我就不賠錢了,可惜先賠了錢,去不成日本了。
去日本,在今年新冠疫情流行之前,真不是什麼難事兒,現在我好奇的不是日本在哪兒,而是為什麼從日本留學回來、去日本旅遊回來、去日本出差回來的人,都說應該去看看,和我們想像中的不一樣。不一樣在哪兒了。
田壟對九五後老CP的採訪,剛剛好戳重了我的好奇。於是我們Fa小瓜的推文就這麼出爐了。我仿佛看見老CP漫步在日本京東的街上,思紂著自己要不要繼續在社團裡消磨時間。
日本,到底去了那裡的人看到了什麼,體驗了什麼,感悟了什麼?作為記者出身的一個人,我真想聽他們每一個人說上一說,我也真希望世界重回那個沒有瘟疫的世界,讓我感到隨時可以日本看看,卻不著急什麼時候出發。
文末,老實交待,從一點小小的感受,敷衍出了一篇千字小文,不值一看,但《BIG T秀》這檔訪問九五後至零五年出生年輕人的節目,的確值得聽,如果一集一集追著聽,你在這裡已認識將近一百個年輕有趣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