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抵達日本,不少遊客都會遇到聽不懂當地人說英文的問題,一時之間,反應不過來,不斷麻煩對方再說一次。近日,日本高中老師的一則推文,引起了大批網友的共鳴,他以自身教學的經驗分享,長期以來,日本人之所以無法說出正確英文發音的背後原因。
同學之間的嘲笑與排擠,讓正確發音的人成了「異類」
日本網友Shira於Twitter 寫下,「當日本中學生在學校練習英文發音時,遇到最大的阻礙,就是環境。只要班上有一個同學念的英文聽起像是外國人,他就會成為同學心中的異類,不幸的話,還會遭到霸凌。」而為了不被同學排擠,有些人甚至糾正英文口音。
這位日本老師發現,有些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學生,反而會刻意地去改變原先英文發音的方式,改以大家都習慣的「日式」英語口音。這似乎也證明了,日本孩子不是不願意練習正確的英文發音,而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唯有融入環境,才不會讓自己在群體中顯得特別。
這則推文迎來近兩千網友的留言,大家寫下過去在校學習英文的回憶,其實不全然美麗。
日本人的英文教育文化,當地人成長過程的一種「痛」
網友表示,「從小在英語系國家長大的我,來到日本學校就變得不愛說話了。當我舉手發問時,同學會笑我。當我念正確的英文時,同學也會嘲笑我。這是我討厭上學的原因。」
另一位網友寫下:「還記得初中三年級時,班上有一個女同學,她從小學就開始學英語,參加過英文演講比賽。她說著一口流利又標準的英語,但班上有一個男生卻取笑她,說她的口音聽起來很像中國人。現在回過頭看這一切,不敢相信,種族歧視早已深根其中。」
也有網友揭露被霸凌的經過,因此說會了兩種英文發音,「我會在學校說日式英文,在放學後,或是去外語學校再轉回正確的英文發音。根據不同的環境,去切換英語的口音。」
這則推文,訴說日本人從小學習英文的教育文化,也是當地人成長過程的一種「痛」。或許,不是不願糾正發音,而是當身邊的人都習慣某一種口音時,那才是所謂的「語言」。
—— 聯繫微信號:abcde86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