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7日,攝於壽縣
2月18號回肥,在回來的路上收到了一封信,被囑咐到車上再打開。
來自五年級的小女孩兒
拿信前的我遭到了信息轟炸
你們也許不會相信所有的情感只是因為我跟她們一起跳了半小時的皮繩。
她不停地跟我說:
我真的太喜歡你了?
你能不能就留在家裡教書呀?
能不能到我們學校去教呀?
你能不能不走呀?
那你還會回來嗎?
其實我很開心孩子能喜歡我,但是其實心裡五味雜陳。我很想說,好呀。但卻沒辦法說出來。
2月17日,攝於壽縣
上周是打工人出門高峰期,經常刷到這樣的視頻,大人要走了,孩子各種方法不讓大人走,各種哭鬧。想到了第一年上班後回家過年,出門前弟弟陪我坐到半夜,走了不到十分鐘,媽媽打電話過來說奶奶在被窩裡哭。我好像忽然明白了小時候媽媽說的那句「你以後就是要越走越遠的。」
網上描述這種感覺就是:
回家前的期待,回家後的無聊,離家前的不舍,離家後的思念。
2020年8月27日,攝於重慶
記得有一次放假跟朋友聚會,幾個閨蜜和各自的對象在家裡吃了火鍋,玩了遊戲,聊了天,晚上都住在閨蜜家,別提多開心了,我們終於又聚在一起了呀。第二天,我們各自回家,一個人走在路上時,突然想到這句話。
一群人的狂歡,一個人的孤獨。
我們這麼快又分開了呀。
2017年春節,攝於重慶
老家的年好像就是這樣,所有的期待和快樂,都會在一個又一個人的外出過後變回最初的冷清。
以前作為留下的一方,想不通為什麼要離開。長大變成離開的一方,突然覺得,如果不能長期陪伴,那這樣的出現到底算是好還是不好。
2月17日 攝於壽縣
寫這篇文章就是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被父母陪伴,能有一個有愛,快樂的童年。對新事物充滿期待但不會過於依賴。作為父母,也儘可能給孩子更多的愛。不管男孩和女孩,孩子都需要「富」養,那是來自精神上的富足。
作為成年的孩子,也能更多得陪伴家人,讓陪伴無需久盼。
此處推薦相關書籍,張嘉佳的《雲邊有個小賣部》
有人哭,有人笑,有人輸,有人老。
人們聚和離,雲朵來又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