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鋼鐵行業而言,2016年是風雲多變的一年。在淘汰了行業過剩產能之後,還要面臨著綠色環保與節能減排的再次過濾。中國鋼鐵業可能還要經歷一次陣痛,大中小企業又要面臨不同的命運了。這也是鋼鐵行業為前幾年不理性產能擴張買單,也再次印證了「出來混的,總要還的」這句話。
7月16日的2016中國鋼鐵節能減排論壇上,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發布了《中國鋼鐵工業環境保護白皮書(2005-2015)》(下稱白皮書)。白皮書認為,在產能過剩、市場低迷、行業大面積虧損的背景下,綠色轉型是中國鋼鐵工業的唯一出路。白皮書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中國淘汰落後煉鐵產能2.47億噸,落後煉鋼產能1.72億噸,絕大多數落後工藝的鋼鐵產能已經被淘汰。與此同時,中國公布了「史上最嚴格」的排放標準,在多個指標上已經看齊甚至超過德法等發達國際。總而言之,鋼鐵行業要還前幾年,快速發展過程中對綠色環保欠下的帳。
我們知道,綠色發展作為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正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以下簡稱「十三五」規劃)的重中之重。「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對資源環境約束性指標也進一步加強,要求在「十三五」時期單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5%,萬元GDP用水量下降23%,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主要汙染物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降低10%,氨氮排放總量降低10%,二氧化硫排放總量降低15%,氮氧化物排放總量降低15%,同時提出到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用水總量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等總量控制預期指標。
雖然,近年來鋼鐵企業的噸鋼能耗和汙染物排放持續下降,但基於高產量的資源能源消耗和排放總量始終居於高位,鋼鐵企業在全國工業中仍屬高耗能高汙染產業。可以說當前鋼鐵產業發展與資源、能源、環境等外部條件的發展不相適應等問題越來越成為制約鋼鐵行業發展的「瓶頸」。「十三五」期間鋼鐵行業面臨的節能減排壓力仍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