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誡大家:五層龍,見過嗎?通經活絡,祛風除溼.治風溼性關節炎,腰肌勞損

2021-02-12 房產哇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文章。每天會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注圖文來源網絡,侵刪                                                                         

為翅子藤科植物五層龍的根。

全年均可採挖,洗淨,切片,曬乾。

生於海拔60-700m的山坡、丘陵、叢林、溪旁。

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別名桫拉木

五層龍

攀援灌木,長達4m。多分枝,小枝具稜角。根皮金黃色,斷面常有五圈環紋。

單葉對生;葉柄長0.8-1cm;葉革質,橢圓形或窄卵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3-11cm,寬1.5-5cm,先端鈍或短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淺鈍齒,兩面有光澤,幹時上面橄欖綠色,下面褐綠色;側脈6-7對。花小,兩性,淡黃色,3-6朵簇生於葉腋內的瘤狀突起體上;花柄長6-10mm;萼片5,三角形,長約0.5mm,寬達1mm,邊緣具纖毛;花瓣5,闊卵形,長約3mm,廣展或外彎,先端圓形;花盤杯狀,高約1mm;雄蕊3,花絲短,扁平,著生於花盤邊緣,藥室分歧;子房藏於花盤內,3室,花柱極短,圓錐形。

漿果球形或卵形,直徑僅1cm,成熟時紅色,有1顆種子;果柄長約6.5mm。

花期12月,果期翌年1-2月。

《中藥大辭典》

澀,溫。

通經活絡,祛風除溼。治風溼性關節炎,腰肌勞損,體虛無力。

《中華本草》

澀;溫。

祛風通絡;通經活血。主風溼痺證;血疼腰痛

肝;腎經

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祛風除溼,舒筋活絡就找它:黑紅菇
    【歸經】歸肝、腎經。【功能主治】祛風除溼,舒筋活絡。主風寒溼痺、腰腿疼痛、關節痛,手足麻木、四肢抽搐。可治筋骨不適。亦可用治毒菌中毒,福建民間用來治療痢疾。此菌是「舒筋丸」主要原料蘑菇的種類之一。抑制腫瘤,對小白鼠肉瘤S-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為60%。1.劉波《中國藥用真菌》:「追風散寒,舒筋活絡。」2.《中國藥用孢子植物》:「祛風除溼。治風溼關節痛,腰腿痛,四肢麻木。」3.《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追風祛溼,強筋壯骨。
  • 祛寒除溼散:高效康復風溼、類風溼.
    ★2016年最新國藥準字;★國際發明展覽會,發明創業項目金獎;★4個國家發明專利,20年保護;★民間秘方,經多年臨床驗證,國家批覆治療類風溼6類新藥;★國家12.5重大項目計劃,由國家撥款400萬元,省政府撥款600萬元支持的一款特效藥品;★用一次40分鐘,療效長達7天,一周之內無需2次用藥;
  • 馬桑根:祛風除溼、解毒散結、殺蟲.
    【性味歸經】性涼,味苦、酸。【功效與作用】祛風除溼、解毒散結、殺蟲。屬祛風溼藥下屬分類的祛風溼強筋骨藥。【性味歸經】性涼,味苦、酸。【功效與作用】祛風除溼、解毒散結、殺蟲。屬祛風溼藥下屬分類的祛風溼強筋骨藥。【臨床應用】用量3~9克,煎服;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敷。用於治療風溼麻木、癰瘡腫毒、風火牙痛、痞塊、瘰癧、痔瘡、目赤腫痛、湯火燙傷、跌打損傷。
  • 告誡父母:山上一種「咬人草」,卻是蕁麻疹的特效藥,祛風除溼,抗炎消腫痛
    注圖文來源網絡,侵刪                                                                                                                                   山上一種「咬人草」,卻是蕁麻疹的特效藥,祛風除溼,抗炎消腫痛內容提示:山上一種「咬人草
  • 當歸入湯:祛風祛溼,通經活絡
    南方往往立冬、小寒到大寒時是「乾冷」,立春、雨水到驚蟄時是「溼冷」,但今年氣候反常乾冷時卻常伴有溼冷,養生上尤其注意,既要滋陰潛陽、固本補腎,又要通經活絡、祛溼逐瘀。廣東地域雖小,但粵北和珠三角的溫差很大,經常在零攝氏度上下,還有廣東人不注意手腳及面部、耳部的保暖,此時最易生凍瘡,現特推薦一款輔助調理凍瘡的湯飲——當歸羊肉湯。
  • 告誡父母:這種常見的「蜈蚣草」,具有祛風除溼,舒筋活血作用,是預防痛風的良藥
    二、祛風除溼蜈蚣草藥性辛溫可以祛風勝溼,舒筋活絡,能夠治療筋骨一切風溼疼痛攣縮,常用來治療風溼性關節炎、筋骨疼痛等病證。對於風溼骨痛、腰痛、手腳不利,半身不遂等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三、舒筋活血蜈蚣草入肝經,既能祛風除溼而舒經脈,又能夠入肝行血脈而活血,可用來治療腰部扭傷、癱瘓、閉經等症。
  • 果不其然:田間地頭的一種野草,卻是被人忽略的良藥,祛風除溼
    它味苦辛、性寒涼,有祛風溼、強筋骨、舒筋活絡、清熱解毒的作用,或許人們以前並沒有認識到它真正的價值,所以便成了人們眼中的害草。豨薟草辛散苦燥,可以除去筋骨間的風溼痺痛生品寒性較重,對風溼熱痺的治療較好;對於風溼寒痺引起的筋骨無力、四肢麻木、腰膝酸軟常用酒炮製後入藥,可以起到溫熱除溼痺的作用。另外豨薟草也可單獨使用,對風溼痺痛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是它的藥性不足,需要長期的服用才能見效,所以臨床上一般把它當作輔藥用來輔助治療各類風溼痺症。
  • 雞骨香:理氣止痛、祛風除溼、舒筋活絡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苦。歸胃經、大腸經、肝經。【功效與作用】理氣止痛、祛風除溼、舒筋活絡。屬理氣藥。【性味歸經】性溫,味辛、苦。歸胃經、大腸經、肝經。【功效與作用】理氣止痛、祛風除溼、舒筋活絡。屬理氣藥。【臨床應用】用量6~15克,煎服或浸酒服;外用適量,研末調敷。用治胃痛、胃腸氣脹、風溼痺痛、跌打損傷。
  • 攢竹穴:清熱明目,祛風通絡!
    攢竹穴出自《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攢,聚集也;竹,山林之竹也。攢竹名意指膀胱經溼冷水氣由此吸熱上行。此穴為呃逆特效穴,同時由於「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經脈所過、主治所及」,常用於面部疾病、眼部疾病,如面癱、面肌痙攣、眉稜骨痛、眼瞼下垂、眶上神經痛、眶上裂症候群等。
  • 提醒大家:山上一種「咬人草」,卻是蕁麻疹的特效藥,祛風除溼,抗炎消腫痛
    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山上一種「咬人草」,卻是蕁麻疹的特效藥,祛風除溼,抗炎消腫痛內容提示:山上一種「咬人草」,卻是蕁麻疹的特效藥,祛風除溼,抗炎消腫痛!你知道嗎?
  • 建議大家:山上一種「咬人草」,卻是蕁麻疹的特效藥,祛風除溼,抗炎消腫痛
    山上一種「咬人草」,卻是蕁麻疹的特效藥,祛風除溼,抗炎消腫痛內容提示:山上一種「咬人草」,卻是蕁麻疹的特效藥,祛風除溼,抗炎消腫痛!你知道嗎?原文中的風疹就是現在的蕁麻疹,古代人們將其搗碎外用治蕁麻疹初起或蛇咬傷等,難怪農民們都把它視為珍寶。
  • 什麼叫冬病夏治?
    利用「三伏」天炎熱氣候,敷以辛溫,逐痰、走竄、通經平喘藥物,可以提高藥物效能,達到溫陽利氣,驅散內伏寒邪,使肺氣升降正常,溫補脾腎,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哮喘、過敏性鼻炎是目前難治之症,病程短則幾年,長則幾十年,且易反覆發作,正氣虛時易誘發,所以,中醫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此,要有耐心堅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