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交通的便利,現在蚵仔煎到處都吃得到,不過要吃到正宗的臺灣口味,還不得不到臺南的安平、屏東東港、嘉義東石等這些盛產蚵仔的地方去。這些地方,新鮮的蚵仔現剝現賣,蚵仔個個肥美碩大、鮮美無比,以此為食材做出的蚵仔煎自然就分外誘人。
製作蚵仔煎一個必不可少的原料就是番薯粉,大陸人在這上面沒什麼講究,只要能調和勾兌即可。而在臺灣,番薯粉的選擇更為挑剔,因為只有純的番薯粉才能調出香醇濃鬱的粉漿,做出的蚵仔煎才更黏滑且富有彈性;同時精純的番薯粉還能將蚵仔的肥美鮮味充分提升,實乃不二之選。
有蚵仔,有純粉,這還遠遠不夠。閩南有句諺語叫做「肥蚵仔肥韭菜」,意思是說每到農曆二月,是韭菜生長最為旺盛的時候,也是蚵仔最為肥碩的季節,只有將這兩者奇妙的搭配起來,蚵仔煎的香才更加由內而外,沁人心脾。
在原料中,雞蛋的選用也是一門學問,精細的店家會選用顏色深黃的土雞蛋。在冬天搭配茼蒿,其他季節則搭配小白菜,煎制時在鍋底塗上一層薄薄的豬油提取香味,出鍋時再將以味增、辣椒、西紅柿醬、醬油等熬製的甜不辣醬往上面一淋,這樣,一份色香味俱全的蚵仔煎就完美了。
蚵仔的肥美多汁、番薯粉的黏糯香甜、雞蛋的鮮嫩醇香、青菜的爽口勁脆,醬汁的鹹甜相宜,各種滋味舌間繽紛,每一口都叫人回味無窮,怎麼樣,讀到這裡的你有沒有垂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