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歐洲經濟困境引發悲觀情緒,德意經濟停滯

2021-02-25 歐時大參


10月30日周二,歐盟統計局(Eurostat)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歐元區第三季度經濟增長僅為0.2%,明顯低於前兩個季度0.4%的增長率。德國汽車製造業增長減速以及義大利國內經濟增長停滯,被認為是造成第三季度增長放緩的主因。這是四年來歐元區增長最低的季度,數據公布後引發不少悲觀情緒。

這一數字讓人比較吃驚,也是因為此前金融數據和軟體公司FactSet研究員曾做出歐元區第三季度增長0.4%的預估。

據資產管理公司——ING荷蘭國際集團的分析師克林(Bert Colijn)分析稱,第三季度經濟增長減速,由「局部因素」引發。首先,德國應對汙染新規導致汽車生產商內部組織產生混亂,阻礙汽車生產。此外,四年以來義大利經濟增長首次為零。克林看來,義大利的經濟表現更加令人擔憂。

歐洲聯盟委員會於10月23日駁回義大利提交的2019年預算草案,認為草案嚴重違反歐盟制定的公共預算規定。這是歐盟首次駁回成員國提交的預算草案。雙方的預算之爭同樣威脅歐元區的穩定性。

此外,其它數據指數相繼公布,整個結果很難讓人對歐元區未來經濟增長抱有很大信心。10月30日,歐盟公布「經濟投資情緒指標」上,十月份數據為109.8,相比九月份的110.9很明顯有所下降。此外,在貿易戰的大背景下,歐盟區出口量下降,主要衡量私營經濟表現的「Markit製造業PMI指數」也在這個月達到兩年以來的最低值。

除此之外,英國脫歐也對歐盟經濟產生不確定性。所有因素加在一起,七月份歐盟決定把2018年經濟預計增長率調低至2.1%。目前來看,這一數字可能很難成功實現。歐盟將在11月8日重新推出新的經濟增長預估。

不過當天法國經濟則迎來一個好消息。法國國家統計及經濟研究所(INSEE)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今年夏天法國經濟增長率為0.4%,相比前兩個季度0.2%的增長率有所提高。法新社認為,法國經濟向好,主要跟企業投資和消費大幅增長有關。

面對當前各項不利指標,歐盟當局仍然儘量保持樂觀。一名發言人認為,這是歐盟實現經濟增長的第22個季度,雖然當前經濟增長放緩,但仍有很多重要因素表明經濟會持續增長。

(歐洲時報/ 春花編譯報導)

編輯:靖樹

相關焦點

  • 土耳其經濟困境解析
    土耳其經濟危機引發世界關注。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新冠病毒列為拉美經濟面臨的最主要挑戰之一
    【智利中文網訊】,在中國爆發的新冠病毒危機尚未到達拉丁美洲,但這場健康危機已成為該區域的經濟阻礙。       分析家和國際機構指出,由於成百上千萬的人被困在家中隔離,一些工業省份運作癱瘓,運輸受到嚴格限制,中國的需求將下降,這將影響對外貿易。對於拉丁美洲來說,這場危機加劇了依靠中國為主要輸出目的地國家的困境,經濟增速停滯。
  • 問及葡萄牙經濟前景和社會治安如何,卻被本國人劈頭蓋臉罵了一頓
    據《觀察者》報導,在問及葡萄牙目前的經濟前景和社會治安水平時,葡萄牙人們的回答極為悲觀。問卷結果顯示,談及葡萄牙經濟境況時,61%的葡萄牙人持悲觀態度,37%認為「還不錯」。相較於去年來說,這個比例均增加了1%,還有2%選擇避之不談。分析這個調查結果背後成因,大多要結合兩點來談,一是家庭團聚狀況,二是當地就業情況。34%葡萄牙人對自己國家最大的隱憂是醫療保障和社會治安,27%還提及了物價增長和生活開支。其他明顯比例較高的回答是經濟境況(22%)和失業率(18%)。
  • 南非的經濟真的那麼差嗎?看看歐洲主流媒體怎麼說
    南非近年來的低經濟增長率和高失業率令許多生活在南非的人擔憂,最近很多人甚至已經或準備逃離這個「彩虹之國」,移居發達國家。那麼,發達國家的主流媒體是怎麼看待南非的現狀呢?南非經濟真的那麼差嗎? 歐洲新聞電視臺(Euronews)是歐洲主流媒體之一,總部設在法國裡昂,1993年開辦,每天用英、法、德等8種語言向歐洲及周邊78個國家的1.5億觀眾播送電視節目。
  • 【失控】歐洲至少十二國封國,歐元區經濟惡化、物流限制增加
    隨著歐洲疫情肆虐,繼法國和德國封國後,歐洲其他國家也相繼封國,以此來控制疫情的擴散減少損失
  • 中國經濟和東南亞經濟,聯繫竟然這麼緊密?!
    ,以荷比盧為基地,從事全歐洲投資併購業務。,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中國打個噴嚏,全世界經濟真的都會感冒。其中最明顯要屬東南亞,這些東南亞國家在過去幾十年彼此加強聯繫之後,如今已與中國工廠、企業、遊客密切相關。目前中國GDP年度成長將可能降低0.5%,而這將導致東協、中國、日本、南韓的整體表現降低0.4%。其中兩大原因就是東南亞的旅遊業蕭條,以及中國消費水準降低。
  • 什麼是美國《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
    日前,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將引用1977年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 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 國際權威機構評估寮國2021經濟增長率超過泰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寮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僅為0.2%,低於6月份預測的0.7%的增長率。增長速度下降的原因是與Covid-19大流行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有關的幾個因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為遏制病毒傳播而實施的旅行限制對旅遊業、投資和出口產生了嚴重和持續的影響。
  • 這個拉美國家,或面臨120年來最大經濟衰退
    過去還因為龐大的債務問題,經濟衰退等問題頻頻登上國際熱搜。不過讓人唏噓的是,巴西曾是國際社會認可,可能成為下一個世界經濟強國。作為遠離兩次世界大戰的淨土,巴西埋頭搞工業,在1968年到1973年間,其經濟增速都在10%以上。1980年巴西當時的人均GDP,比當時的亞洲四小龍都要高。
  • 張中祥教授第三次應邀參加在IIASA舉行的歐盟—歐亞經濟聯盟經濟合作高端會議
    "處在大歐亞區歐盟—歐亞經濟聯盟:經濟合作長期議程研討會」於2016年11月22-23日在全球享有盛譽的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nternational
  • 美股暴跌,美國政客正在將美國經濟推進「衰退」深淵!
    隨著全球價值鏈(國際分工體系)貿易的迅速崛起,過去40年來全球商業的性質發生了巨大變化。中美兩國在新型國際分工中的產業優勢各自凸顯,在全球價值鏈上形成了互利互補的經貿關係。美對華為禁運導致美國費城半導體指數暴跌就是貿易戰產生「價值鏈坍塌風險」的最好證明。大量高科技晶片滯銷,屆時犧牲的也許就是美國的整個晶片產業。
  • 土耳其航空公司商務艙促銷:讓你體驗經濟的價格 商務的旅程!
    米蘭這座主導義大利經濟、工業的現代都市,現今已是歐洲最受矚目的城市之一;全市以十四世紀義大利建築精華的主座大教堂為中心,充滿著世紀末節悽美婉約和對新世紀的憧憬和迷濛幻想,表現出人類浪漫柔情和對未來嚮往的奔馳。
  • 網紅經濟走出國門,歐洲市場能否複製「李佳琦」神話?
    11月6日和7日晚,由中央廣播電視臺組織的「足不出滬享購好物」直播帶貨活動為包括西班牙在內的歐洲5國帶貨,總銷售額達到1.4億元人民幣,引起西班牙媒體高度關注。 直播帶貨這種模式在亞洲已經比較流行了,尤其在中國更是出現了李佳琦和薇婭這樣的頭部主播,直播帶貨領域的廝殺異常激烈,但是在歐洲顯然還沒有普及。
  • 少子老齡化拖累日本經濟?
    在9月初宣布參選自民黨總裁的記者會上,菅義偉就將少子老齡化與經濟復甦等問題放在一起,表態稱「將向堆積如山的課題發起挑戰」。近年來,人口問題一直是困擾日本經濟發展的一大頑疾。據日本總務省8月發布的基於居民基本登記冊的人口動態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20年1月1日,日本減少的人口數量和降幅均創歷史新高。同時,這也是日本人口連續第11年減少。
  • 疫情之下 國際經濟形勢展望
    近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舉辦的「國際經濟形勢展望」網絡視頻會,參加的有副理事長盧邁、中國經濟學者劉世錦、朱民,英國經濟學者、滙豐集團高級經濟顧問Stephen D. King,歐巴馬時期的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副主席JasonFurman。總結各專家的觀點如下: 1、此次疫情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空前巨大並將長期持續。
  • 媒體聚焦|浙江衛視、杭州之聲紛紛為德意復工防疫點讚!
    近日,德意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工作被浙江衛視、杭州之聲等多家媒體爭相報導,並引發了廣泛關注。話不多說,先帶大家看看下面的兩段採訪:在採訪中,德意電器行政總監馮佳表示,為了將疫情對復工所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德意按照疫情風險地圖、五色圖評估情況要求,對所有員工進行分類管控。
  • IMF預測韓國經濟今年將現負增長,預期下調至-1.2%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今年韓國的經濟增長預期為-1.2%,並預測全球經濟將出現3%的負增長,「進入19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停滯
  • 睇波|德意.得意.
    論及射,讓人想到這事。各種射百樣解。臺灣軍方誤發炮彈,射中自己的漁船。把家屬哭得死去活來的照片po上網,@新浪軍事 竟表「恭喜」。對勝利者頌讚,對失利者悲憫,球賽讓人找到情緒的出口。足球比賽不僅僅是場上人的遊戲,它活生生地折射著人生的各種曲折、不同境遇與諸多的始料未及。彈幕吐槽、博上揶揄、微信dian贊、pad上截屏……中國人率先在足球上自由、富足著。這是德意所欣,得意所在!
  • 「全球經濟蕭條,今年的中國,不會像08年那樣拯救世界了」
    根據國際金融研究所的調查來看,今年全球GDP降幅遠超過2019年,這表明此次的金融風暴更大更持久,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會增長,但相比2019年依舊有不小的差距。專家稱,中國經濟增長率為2%,歐洲方面縮水比較嚴重,可見中國的「經濟內循環」戰略已經有顯著效果。如今中國也開啟了「舊改」工程,在基礎設施上將會繼續投入巨大資金,到時候我國經濟會迎來新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