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曉芙,財經作家,旅居歐洲,以荷比盧為基地,從事全歐洲投資併購業務。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
歡迎關注:魯曉芙看歐洲。 合作請聯繫微信:Xiaofu_Lu
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全球GDP的貢獻,從20年前的4%,成長到現在的15%以上,而且依然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中心之一,更是主要的消費大國之一。中國打個噴嚏,全世界經濟真的都會感冒。
其中最明顯要屬東南亞,這些東南亞國家在過去幾十年彼此加強聯繫之後,如今已與中國工廠、企業、遊客密切相關。
目前中國GDP年度成長將可能降低0.5%,而這將導致東協、中國、日本、南韓的整體表現降低0.4%。其中兩大原因就是東南亞的旅遊業蕭條,以及中國消費水準降低。
澳洲經濟也嚴重依賴中國,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出口品流向中國,外籍學生中約有38%是中國人。
旅遊業也變得過分仰賴中國,估計2017年,中國人出國旅遊的支出超過2,500億美元。而幾年前2003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次僅2,000萬,2018年的人次已成長到1.5億。在泰國跟日本,旅客中有30%是中國人,一旦禁止中國人入境,就會喪失大量旅遊行業營業額和工作機會。
航空業的需求也大幅萎縮,因為中國旅客減少等因素影響,亞太地區的航空公司可能總共損失278億美元;而且因為疫情蔓延太快,以後全球航空業的損失估計更是被迫提高到1,130億美元。隨著爆發疫情的地區增加,企業紛紛減少非必要的旅行,並取消同業大會、展覽以及其他聚會。旅客連續好幾個月陷入恐慌,使旅遊需求更難復甦。
中國用「一帶一路」計劃成為了許多國家的主要投資人,高調地輸入資金與勞工打造基礎建設。1月底的新年假期結束之後,由於中國人無法進入一些國家,某些建設開始斷炊,就連中國的建築監理機關,也承認建設計劃「出現困難」。例如尼泊爾的波卡拉國際機場,可能就會因為缺工而無法完成;斯裡蘭卡、巴基斯坦、伊拉克巴格達、印尼也有類似情況。
附:長期堅持原創不易,如果文章引起大家共鳴,請大家點讚轉發,支持我繼續創作,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