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歷史上經濟曾經被打垮的,都是自身有問題」。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所說,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中國經濟是打不垮的」。
早在上世紀70年代,日本經濟逐漸恢復增長,在一些領域對美國形成挑戰。針對該局面,美國挑起貿易摩擦,利用戰後日本對美經貿依存度不斷上升的軟肋展開施壓,並在一段時期內給日本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在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徐梅看來,中美之間不會重演上述歷史。
徐梅指出,當前貿易摩擦對美國企業及全球產業鏈的影響遠超以往。戰後幾十年裡,日本引進外資少,日美貿易摩擦對美國企業的影響較為有限。而如今美國對華貿易中的很大部分是美國企業的關聯貿易,一旦發生貿易戰會影響美國波音、通用、蘋果、耐克、沃爾瑪等大企業,也會波及世界經濟。
與此同時,中國應對摩擦的準備更充分、應對能力更強。中國擁有遠大於日本的市場和發展潛力、對美出口產品具有可替代性、對美國也不像日本那樣存在同盟和依附關係,加之外部市場日益多元化、「一帶一路」建設穩步前行,為中國應對貿易摩擦提供了迴旋餘地和空間。
面對外部環境紛擾,中國下一步應如何繼續做好自己的事?王晉斌認為,中國要加快推進擴大對外開放政策實實在在落地,吸引國外資本。他稱,外資進入中國市場,一方面對激發民間資本具有很好示範效應,另一方面對於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也有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銀保監會宣布近期擬出臺12條對外開放新措施,顯著提高銀行業保險業的開放度和市場化程度。分析人士指,此舉一方面將促進市場競爭與創新,完善中國金融服務業,另一方面也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共享中國發展紅利的機會。
嚴金明則提及,中國要繼續堅持自主技術創新,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搶抓機遇,加快推進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領域布局。同時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創新、創業和創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