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我來到奶奶家體驗生活,奶奶家的後院養著許多雞鴨,我常常幫著奶奶割草餵給它們吃。
一天,我在餵雞鴨的時候,偶然看見雞圈旁邊,有一條小道。我心裡裝滿了問號,慢慢地走上前去,伸頭往裡面張望。
小道的盡頭竟然關著兩隻鴨子,與其他的鴨子不同,別的鴨子都是站著的,生龍活虎的。它們倆呢,都蹲坐在地上,耷拉著脖子,眼睛裡也沒有其它鴨子的那股精神氣兒。羽毛也沒有色澤,看起來像是挨過什麼折磨似的。
這時候,姑姑來看我的餵食情況,我趁機詢問這兩隻鴨子是什麼情況。姑姑搖了搖頭:「這就說來話長了。」「這幾天不是過年嗎,家裡吃的也比平時豐盛些。奶奶想著這些雞鴨給我們生一年的蛋也不容易,就把我們吃剩下的蝦蟹殼和魚骨頭之類的東西給它們吃,給它們改善夥食,沾沾年味」。
「奶奶心是好的,可這倆鴨子就太過分了些,這幾天吃了好東西,嘗到了甜頭,現在給它們吃些麥子還不吃了,不吃怎麼辦?餓的發慌唄,誰還天天給它們整山珍海味,看誰熬得過誰.」
我聽了這故事,感覺這倆鴨子簡直是太絕了,寧可絕食也不吃糟糠之食。這倆鴨子真就像社會上的某些人,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一開始粗茶淡飯過得很好,後來一旦沉湎於物質享受就不能自拔,必然玩物喪志,不可能有更高的精神追求。這讓我不由想到了歷史的很多人:大禹為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吃粗米飯,喝野菜湯;諸葛亮牢記「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以樸素艱苦的生活砥礪鬥志,實現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們成就了事業,也樹立了以嚴於律己促進事業成功的榜樣。相反,一些封建統治者喪權亡身,也與沉迷享受有關。像商朝紂王整日陶醉於香脂粉黛、酒池肉林之中,哪會想得到社稷江山、黎民百姓!這樣結果就是自取滅亡。我想,這兩隻鴨子再這樣沉淪下去,不用多久,也會變成我們的盤中餐..
期待它們能識時務為俊傑!也時刻做好吃烤鴨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