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清晨,麻山腹地的紫雲,在一縷縷炊煙中甦醒。
一大早,紫雲自治縣五峰街道辦紅光村把來寨組50來歲的楊大妹走進廚房,按下淨水器開關,擰開水龍頭,接水、燒水,開始做飯。
「現在日子安逸咯,灶臺上就能接上乾淨的水。」楊大妹說,「早些年,睜眼就愁挑水,翻身就想著怎麼『省水』。全村吃水需要爬幾十裡的巖石山路去挑水,來回一趟,走得快需要2小時,一天挑一次僅夠吃一天。」
紫雲自治縣屬滇桂黔石漠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山多地少、石多土少。長期以來,大多數飲水困難的地方基本靠「望天水」。上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渴望工程和解困工程解決了部分群眾飲水困難。2005年以後,國家開始實施飲水安全工程,也逐漸改善了麻山地區居民的飲水安全。但是對照「穩定水、乾淨水、放心水」的要求,還存在水質無法滿足居民正常飲水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短板。
水是生命之源,是脫貧摘帽的一項硬指標,也是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支撐。
為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讓困難群眾喝上水,更要喝好水。2019年開始,安順市在紫雲打響了打贏農村飲水安全殲滅戰:要為每個飲水困難的農戶安裝過濾設備和淨水器,提升老百姓飲用水水質,保障老百姓飲水安全。
今年1月14日,貴州召開全省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掛牌督戰啟動視頻會議,全面啟動農村飲水安全掛牌督戰工作。紫雲作為督戰對象,督戰組對紫雲實行駐點督戰,圍繞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水量、水質、取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證率「四項指標」和工程管理情況,瞄準邊遠山區、季節性缺水地區,派出工作組深入工程現場和群眾家中,聽民意、查問題、找短板,逐條登記、逐村推進。
「這是背水一戰,絕不能留退路。」安順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肖彩虹說,安順市水務局抽出了超過三成以上人員力量,33名幹部下沉紫雲一線,在市級原有督戰成員的基礎上,加大掛牌督戰培訓力度,擴充對紫雲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的督戰隊伍力量。
截至目前,紫雲主要安裝淨水器的鄉鎮有五峰街道、格凸河鎮、猴場鎮等9個鄉鎮(街道),累計給9510戶飲水安全有困難的居民安裝了淨水器,惠及飲水困難群眾45536人。
「經過淨水器處理過的水,我直接喝了,和在超市裡花2元錢買的礦泉水沒兩樣。」紫雲自治縣宗地鎮山腳村山腳組村民劉德仲樂呵呵地說,「去年7月,政府幫我家新修了一個30立方米容量的水池,今年1月又安裝了淨水器,沒有收我一分錢呢!」
一股清水見民生。從在幾十公裡外肩扛背馱取水,到乾淨水送到灶臺前;從喝苦鹹水到喝上安全水……當一個個淨水器走進千家萬戶,當一股股安全水、放心水流進心田,水不僅給山區群眾帶來了幸福感,更帶來了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