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手如何復健?物理治療師4招舒緩

2021-02-13 GenGangZengBo

為什麼媽媽手會發生在手腕上?為什麼媽媽是高風險族群呢?

媽媽手呢,我這裡有一個圖卡給各位看一下,那這個媽媽手顧名思義就是在我們這一個手腕的地方,這裡有2條肌腱,由於它產生了和骨頭的摩擦,所以產生了一種疼痛的現象叫媽媽手,那一半來講比較好發在媽媽的身上,很多是因為媽媽剛生完小孩子的時候,對抱嬰兒的姿勢有點比較不正確造成的。比較新手媽媽抱嬰兒姿勢,很容易會把手彎成這個樣子,去抱小孩子,所以在這個地方呢,我們的肌腱就會產生所謂的一個擠壓和發炎的現象而產生疼痛,那其實不只是女生會有這個問題,其實我個人也曾經發生過這樣的問題。

有哪些常見的錯誤自我緩解方式?

那其實常見的方式,其實就是我們時常看到呢,有很多得了媽媽手的患者,他們就在手腕這個地方戴一個所謂的護腕,戴護腕其實並不正確,因為戴護腕的時候呢,同時把我們這邊的肌腱也把它做一個所謂的約束的動作,所以很容易讓它再產生摩擦,那另外呢,還有人喜歡在這個地方做很強力的一個按壓的動作,越壓越痛,越壓越腫,這樣也是不好的,所以這些都是我們常見所謂錯誤的治療動作。

為什麼媽媽手會反覆發作?有哪些治療方式?

媽媽手反覆發作的原因呢,主要就是因為我們日常活動裡面,用到太多拇指跟手腕的動作,那這是無法避免,所以說我們最常見,比如說我們要扭毛巾,這個時候我們這個肌腱,這邊就會受到牽伸,就會痛了,那一般來講怎麼去避免它,所以我們扭毛巾的時候儘量用拇指側,拇指側去抓著毛巾,讓我們去做一個扭轉的動作,儘量不要這樣子內摳,儘量變這樣子去轉,那這樣子,一般能避免我們的媽媽手,還有我會習慣叫病人,把這個肌腱做微微的延伸,讓肌腱得到適當的舒展,每次大概10秒鐘左右,也能夠得到非常好的緩解效果。

聽說可以用手術治療,這是真的嗎?

這個其實當然可以用一些方式治療,現在比較流行是打所謂的增生療法,或是打血小板的注射,那這些就是所謂的增生療法,那一般來講他們在做這樣子的治療的時候,能夠促進我們組織的修補,這是可以的,那還有也有人使用震波去做處理,把它粘黏的地方做松解的動作,那傳統上在做治療的時候,我們一般還是以傳統的物理治療為主,那我們一般還是會給超音波的治療,那甚至做一些微電流的刺激減緩他的疼痛,那再做一個適當的運動訓練,這樣子就能減緩他的症狀,讓他逐步達到正常的生活。

如何做才能正確有效舒緩媽媽手呢?

1緩解腕關節壓力

我們先把手放在兩腿中間,先把手肘打直,再微微往後縮一點點,這時候用我們的另外一手推著我們手肘的中線,往外推過去,再回來往外推過去,再回來,如此重複10次。

2增加肌腱延伸度

首先將患側手手肘彎曲,這個時候把我們的拇指朝上,另外一手從我們的虎口對過去,然後拇指壓著我們的掌骨對我們的掌骨做牽伸,那會感覺到肌腱有被拉扯,持續這樣子大概是5~10秒鐘,做完以後再把手放下原位,重複做10次

3增加腕關節活動度

首先把我們的手壓在掌骨,這時候我們的患側手呢,就做一個把拇指往上,再往下,然後往內再往外,再一次,上,下,內,外,再來,上,下,內,外,全程我們都不能感覺到疼痛,每個小時做10次

4媽媽手痛點之按摩

先把我們的手肘彎曲,那這個時候把我們的拇指放在四指裡面,然後把手腕朝下,這個時候呢,我們的痛點用我們的手指頭去壓住痛點,然後做一個單向的按摩,注意是單向的按摩,不要來回,如此做了10下以後,我們就可以放下來休息,全程不能感覺到疼痛

相關焦點

  • 復健3招伸展甩疼痛
    門診觀察,氣溫下降,因狂玩手機、平板電腦,或是久坐低頭看書,導致肩頸酸痛惡化,就醫接受頸椎牽引治療的年輕患者,較入冬前暴增3成。專家建議,可以用3招肩頸伸展緩解疼痛症狀。專業物理治療師張藝薰指出,3C產品盛行後,以老人為主的復健科門診明顯年輕化,原本20、30歲肩頸酸痛患者僅1成,但近2年已增至2成,且逐漸成長。
  • 物理治療師沒前途?看美國官方蓋的戳!
    隨著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關注,骨骼肌肉類疾病越來越得到重視,從而促進物理治療師需求量的大增。在未來10年,即使在美國都將是人才資源市場的香餑餑!筆者建議正在國內學習物理治療的朋友或者正在為高中孩子規劃未來的父母可以考慮讓孩子去國外進行深造和學習。最近美國勞工部公布了最具市場前景的10大職業,一半都和健康有關。
  • 適當的復健運動才能快速恢復
    但是,發生這些傷害時,除非嚴重到不能坐,不能躺,傷者常常嫌麻煩不去看醫師,之後也不會諮詢專業的物理治療人員而自行處理,得到的結果有時慢慢好轉,有時卻適得其反,病情更加嚴重。 受傷後如延遲治療或錯誤治療,患處需要更長的時間康復,甚至有可能不能完全根治,變成舊患。
  • 運動養生:走路運動可舒緩下背痛
    進行簡單的有氧走路運動有助於舒緩下背痛不適,其效果可與肌力訓練、復健治療相媲美。一項新的研究顯示,進行簡單的有氧走路運動有助於舒緩下背痛不適,其效果可與肌力訓練、復健治療相媲美。以色列研究人員發現,如果每周走路兩三次,一次走路20到40分鐘,就能舒緩下背痛不適。
  • 當貼扎遇上徒手治療: 貼扎、下背痛的循證醫學分類與徒手物理治療技術工作坊——開課啦
    這個世界由化學與物理所組成,針對疾病解決的方法也可以區分為化學與物理,化學方法包含藥物與針劑、物理方法包含開刀與徒手治療。
  • 只要寶特瓶、彈力帶 物理治療師教你預防肌少症
    (綜合報導)肌少症已經是老化失能的最大「兇手」,尤其老年人最怕跌倒,但手腳想要強健,並非光吃保健食品就能強壯,物理治療師提醒
  • 復健患者的故事:愛跳舞的琳達
    ·   老年人的復健不只是局限於大病以後或大手術後。隨著運動功能的減退,原來會做的事情變得力不從心時就需要復健。·   老人內心的需求,包括生活中一些具體的美好的小目標,都是復健的始動力。·   有無復健的潛力,有多少潛力,需要全面的評估。過低估計和好高騖遠都是大忌。
  • 從預防檢測復健三方向顧好腳踝
    腳踝扭傷是許多運動無法擺脫的枷鎖,其中又以外側扭傷為大宗,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徹底了解怎麼預防扭傷,以及扭傷的原因,還有如何檢測哪一條韌帶受傷
  • 終於來了,2017年世界物理治療師日(附錄宣傳資料)
    World Physical Therapy DayWCPT(世界物理治療師聯盟)將每年的9月8日設定為「世界物理治療日」,1951年的這一天,該組織正式成立。設立這個節日的本意是為認可及肯定物理治療師們為患者及其社區工作中發揮的作用與成績,同時也是鼓勵他們能更好的提高專業水準,提升自己的臨床經驗。
  • 課程通知:臺灣小兒物理治療認證課程(A階段二期) 2017年3月16/17日,中國上海,開始報名!
    為滿足現階段特殊兒童及家長親職照顧上的需要,物理治療專業人員需具備有相當廣度及深度的專業知能才能提供最合適的治療介入。專業人員須能定位自我服務內容在整體社會及醫療領域中的角色,發揮物理治療最佳的成效。臺灣兒童物理治療專業,主要運用當代物理治療領域認定之理論、模式及科學方法,包括如動作科學理論及個案管理模式等,重視動作病理學和治療性運動,以實證執業精神提供系統性的專業評估及訓練介入。
  • 課程通知:臺灣小兒物理治療認證課程(B階段) 2017年3月18/19/20/21日,中國上海,開始報名!
    為滿足現階段特殊兒童及家長親職照顧上的需要,物理治療專業人員需具備有相當廣度及深度的專業知能才能提供最合適的治療介入。專業人員須能定位自我服務內容在整體社會及醫療領域中的角色,發揮物理治療最佳的成效。臺灣兒童物理治療專業,主要運用當代物理治療領域認定之理論、模式及科學方法,包括如動作科學理論及個案管理模式等,重視動作病理學和治療性運動,以實證執業精神提供系統性的專業評估及訓練介入。
  • 一文了解丨髖關節術後復健的運動方法!
    髖關節治療術後的髖關節前屈不要大於90度,且不宜做內收(夾腿的動作)及內旋(膝蓋彎曲坐著時腳踝向外移動)的動作。
  • 搞定跳躍膝,復健處方看這裡
    運動時或是運動結束後疼痛加劇,運動前通常不會有太明顯症狀4. 有些患者可能在久坐後起身也會有症狀5. 髕骨肌鍵可能會較為肥厚且粗大(跟另一隻腳比較)6.第三階段:疼痛消失後,可做一些簡單的復健動作,讓腳可以恢復到正常的機能,之後再慢慢增加強度,訓練腿部的肌力,強壯肌肉,減少受傷機率。今天就要跟大家介紹如何用簡單的動作恢復腿部機能,只要有毛巾或枕頭,也可以在家自己復健。1、下肢滑行運動
  • 廣東|兩兄弟四肢萎縮,做環保兼顧復健
    去年十月,志工首次拜訪時,大兒子還能站立,但疫情過去的這十個月,他現在的雙腿已無法打直,更無法走路,出入都得母親背著,慈濟志工最近這次拜訪,除了關懷他們一家四口,也邀請媽媽帶著孩子去環保站做回收,當作復健。坐在慈濟志工的身邊,蔡家的大兒子,儘管瘦瘦的,但看起來跟正常人沒有兩樣,然而媽媽的這個舉動,讓探訪的志工都大吃一驚。
  • 疼痛類疾病患者福音:門診物理治療也可報銷
    「早就聽說益陽亞東康復醫院治療頸肩腰腿疼痛療效不錯,最近連續做了幾次物理治療,還真輕鬆不少!」
  • 自我復健好給力,4動作舒緩五十肩疼痛
    肩關節疼痛,手剛開始可舉起,但到一個程度就感到緊繃疼痛。往往以側舉及後旋較困難,前方舉起則容易。睡覺時常常較疼痛。無顯著外傷或曾有輕微拉傷。交叉手運動─伸展關節囊外側作法:患側手臂從胸前交叉至身體對側,對側前臂垂直向上舉起,壓迫患側上臂儘量到底,使前臂繞骨頸部到後背,讓患側肩關節外側得到最大伸展,維持10秒後放鬆5
  • 職能治療師正在直播!
    >>>主題課程:臺灣OT職能治療師教你解決孩子穿衣、如廁各種難題!>>>主講老師:徐碧儀 大米和小米(上海)兒童成長中心OT督導臺灣註冊OT(職能治療師)>>>直播時間:2018年11月1日(星期四)21:00-22:30>>>
  • 病例分享:清創術治療罕見網球肘
    肘關節僵硬,也常常被稱為網球肘,是一種極為常見的運動系統退行性疾病,多由關節間隙慢性炎症引起,而肢體紋狀樣肥大引起的肘關節僵硬極為罕見,也無明確的治療方案
  • 獻給物理治療師的禮物:具有高效抗炎效果的高能雷射技術
    Sigman應用光生物調節療法(PBMT, Photobiomodulation therapy)治療一名57歲非裔重症COVID-19患者。共接受4次治療(每天1次),應用808nm&905nm多波鎖定高能量雷射技術,每次治療持續28分鐘。結果顯示經過治療後血氧飽和度從 93–94% 提升到97–100%。吸氧量從治療前的2–4升/分鐘降低到治療後的1升/分鐘。
  • 同車5人1人死亡4人受傷,桃田賢鬥傷勢最輕,不影響參賽但遭毀容
    北京時間1月13日凌晨5點時分,位於馬來西亞吉隆坡布城大道(MEX)13.7公裡處發生一起車禍,一輛商務車發生追尾事故,同車5人1人死亡4人受傷,經證實,5人分別是日本羽壇一哥,目前的男單世界第一桃田賢鬥(25歲)、前日本女單國手、現已擔任日本隊助教的平山優(35歲)、日本物理治療師森本(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