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歌劇院是一座融合多種建造風格的建築。從外面看,劇院是模仿義大利晚期的巴洛克建築風格;而劇院裡面則布滿了裝飾精美的雕刻藝術品。這對歐洲國家的建築風格產生了深遠影響。
巴黎歌劇院裡面有太多值得人們關注的細節,包括高貴奢華的「大樓梯」、用天鵝絨填充的觀眾席以及華麗的休息室。劇院共有2531扇門、7593把鑰匙,還有一條長約6英裡的地下隧道。它憑藉複雜的構造和悠久的歷史向世人昭示裡面隱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在著作《歌劇魅影》中,這座劇院裡有一個地下暗湖。建築師查爾斯·加尼葉首先發現了劇院下面竟然有一塊潮溼且積水的地方,於是他充分利用了這個條件,建造了一個堅固的地下水池以防止滲水。
今天,這個隱秘的地下水池是不向公眾開放參觀的,它被用來當做一個消防水庫。但曾經,這個令人引起無限遐想的水池給法國著名偵探小說家加斯東·勒魯(1868-1927)提供了寫作的靈感,《劇院魅影》由此誕生。隨後,小說被改編成了電影,以及在1986年大獲成功的音樂劇。
除了《劇院魅影》,巴黎歌劇院享譽世界的另一個原因是馬克·夏卡爾在劇院天花板上的精美繪畫。夏卡爾出生在俄羅斯,在20歲的時候就來到了巴黎。他曾經說過「我的藝術需要巴黎,就像樹木需要水一樣密不可分」。
當別人邀請他來為劇院天花板繪畫時,他立刻答應並且抓住了這次機會向巴黎表達自己的崇敬與熱情,不收取任何的繪畫報酬。
在旅行中參觀巴黎歌劇院當然是一個極好的選擇,但由於演出和活動的時間安排,並不是所有的遊客都會有機會坐在劇院裡享受一場視聽盛宴。然而,在2018年7月中國華為宣布將會作為第一投資人在三年內投資90萬歐元,聯合劇院在今年共同打造一個「數字學院」線上平臺。
按照協議,除了資金支持外,華為還將以線上平臺和課程的方式向劇院提供技術支持,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欣賞到巴黎歌劇院的美。
「數字學院」還會向學生、調查員、老師、協會以及想要對歌劇和芭蕾有更深入了解的團體提供更優質的資源和方便的交流平臺。
「數字學院」是一項正處於準備階段的技術驅動型工程。正像法國副總統和巴黎歌劇院的總經理所說,中國是一個有重大意義的歌劇市場,他們準備在明年對中國進行訪問並且開通一個專注於歌劇和芭蕾舞劇的微信帳號。
本文翻譯自CGTN的《The Palais Garnier: Home of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