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死亡,一切皆是擦傷
活著,真好,我愛的人也活著,真好。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死亡——「孤獨死」。
它是被動的,不得已的,無可預料的,更談不上什麼尊嚴和體面。
▲廣州一位外賣小哥送餐發現點餐老人去世(視頻資料)這是近日廣州發生的一幕,外賣小哥和往常一樣送餐,這次點餐的是一位老人,只是這一天老人去世的很突然,因為老人的去世小哥深自責。
人終歸有這麼一天,誰也無法預料,只能說,或許我們作為子女的應該多關心一下空巢老人,有些人說不在就不在了,不要等到不在了才想起來早點陪伴該多好!
「獨居老人死亡多日無人知曉,發現時屍體已腐爛生蛆。」
「樓上血水滴到樓下床單,地上爬滿蛆蟲,獨居老人在家中死亡事件。」
「孤獨死」這個概念來自日語,它最早出現在 1970 年代的日本新聞中,指的就是獨居者因為疾病或者意外等原因在家中死亡而且無人知曉的情況,多發於孤寡老人。
▲獨居老人家裡布滿了垃圾
因為人隨著年齡增大會逐漸行動不便,社交圈子也會因此縮小。老年人出門少,沒人主動聯繫,突發死亡在家裡往往就只能等到死亡後才會被發現。而且被發現的原因往往都是因為屍體出現了變化,引發了惡臭才會有鄰居報警警察上門。
一般孤獨死的人,會是在怎樣的環境下結束人生呢?大家可能很難想像。
日本清潔公司ToDo-Company製作了以「孤獨死」為主題的微型模型,用這些微型小屋來呈現現場清潔員到獨居、死去的老人家中所看到的真實情形。
▲泡著腐爛血肉的浴缸
冬天裡老人在泡澡過程中突然去世,死後幾個月都沒人發現。當警察把遺體搬出浴缸時,發現屍體早已泡爛,骨肉分離,剝離的皮膚就黏在浴缸上。
▲榻榻米
另一個是榻榻米房間,裡面的家具擺設並不多,住的是一位五六十歲的男性,每天就吃便利店的快餐,錢倒是不缺,就是不愛和別人交流,獨處在自己的世界中。
有一天突發疾病而死後,四五個月後才被發現。之所以會被發現,還是抄水員發現用水數據一點沒變,加上鄰居說有問到惡臭味,報警後才曝光。
美劇《我是傳奇》裡有一句臺詞:
死亡並不可怕,比死亡更可怕的,是活得孤獨,和死得不被牽掛。
孤獨死,更像是一種「雙重死亡」。它把兩種可怕的力量重疊相加了起來。
不僅孤獨地活著,還要帶著這份孤獨離開這個世界。
其實在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基數本來就大),也是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老人留守在家,孩子出外打工,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
在中國,「孤獨死」更多地發生在空巢老人和失獨人群身上。因為他們身邊沒有人陪伴,當死亡來臨時,他們只能獨自面對。
2015年11月,湖北省黃石市一名離休幹部被發現在家中死亡,這距他去世已經6年。
這名男子生前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一直獨居。而在中國,像這樣死後很久才被發現「孤獨死」的案例,正在逐漸增加。
據統計,我國失獨老人已經超過百萬,每年增加失獨家庭7.6萬個,到2050年,臨終時身邊無子女的老人可能達到7900萬。
和日本相比,我們的鄰裡關係融洽許多。小區門口,麻將攤前,廣場舞中,處處笑語歡聲。
但在不給兒女添麻煩這點上,中國的父母不遑多讓。父輩辛苦半生,只為兒女幸福。他們什麼都為兒女著想,臨到老時還擔心成為兒女的累贅。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方式各種各樣。如今,世界上每年有成千上萬的孤獨死亡者,他們都是孤獨的人。
未來的中國,一個超單身加上超老齡的社會,如何做到老來善終,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作者簡介:不易,來源:每天說晚安
人生本不易,生命本不長
願在看的你
眼裡有太陽,笑裡皆坦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