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Sheldon的第44篇漫畫,所有圖片大約3MB。
為了搞科研,他們付出血的代價。
一
個
小
時
後
·
·
·
·
·
·
中國古代的勞動人民發現,
把蒿草、艾草曬乾以後搓成繩子,
點著以後會發出濃烈的氣味,
能起到驅蚊的作用。
19世紀時,
美國商人Jumticoff發現,
高加索地區的一些部落,
將一種菊花頭晾乾以後磨成粉,
可以防止身上長蝨子。
這種粉後來被人叫做波斯粉,
用來磨粉的菊花就是除蟲菊。
於是,
除蟲菊成了一種
能掙錢的經濟作物,
世界各地都爭相引入種植。
日本人上山英一郎聽說後,
想起中國人燒的火繩,
便請工匠把除蟲菊的粉末
加工成螺旋狀的香,
這便是最早的蚊香。
除蟲菊的殺蟲成分,
叫做除蟲菊酯,
對蚊子來說,
這是一種能麻痺神經的毒素。
天然的除蟲菊酯雖然有效,
但是它非常怕陽光照。
於是,
科學家通過實驗,
用化學合成的方法,
研製出了幾代擬除蟲菊酯。
這便是現代蚊香的常見成分。
驅蚊液顧名思義,
只能驅蚊,不能殺蚊。
它的發明要追溯到1942年,
美國農業部在奧蘭多實驗室,
開展的一起大規模餵蚊子實驗。
這個實驗分為四個部分:
為了找到答案,
奧蘭多實驗室的科學家們,
下苦工用笨辦法,
共測試了一萬多種化學配方。
在第四組實驗中,
為了測試哪種驅蚊成分最好用,
科學家找來一群精壯小夥,
請他們戴上手套伸出胳膊,
分別塗上6241種化學物質,
看看有多少蚊子會撲上去叮咬。
蚊子的日子也不怎麼輕鬆。
4000隻老老少少被關在
大大小小的籠子裡。
要吃沒吃,要喝沒喝。
就算有胳膊伸進來餵它們,
它們也不一定敢往上撲,
因為胳膊上有各種奇怪的氣味。
每隔一段時間,
科學家都要換一批新蚊子。
因為一個籠子裡的蚊子
餵過幾次之後就疲了,
就算有乾淨的胳膊伸進去,
也沒幾隻蚊子很快撲上去,
這會導致數據不準確。
就是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
科學家經過6年的實驗發現,
有一種物質的驅蚊效果最好,
叫做N,N-二乙基苯甲醯胺。
可惜,
這種物質會刺激皮膚,
無法大規模推廣。
就像擬除蟲菊酯一樣,
科學家繼續用化學方法研究,
終於在它的33種衍生物中,
找到了一種無毒無刺激,
驅蚊持續時間長的化合物,
並將它命名為避蚊胺。
第
二
天
早
上
·
·
·
·
·
·
與此同時,
在山小魈的帳篷裡……
對白:牛貓
美指:牛貓
繪製:賞鑑
排版:胡豆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自媒體、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本帳號授權,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還有更多有趣的文章,確定不看一下嗎?
漫畫 | 這頓「晚餐」我敢免費提供,你敢吃嗎?
漫畫 | 論吃貨的最高境界,你比得過它嗎?
漫畫 | 情人節怎樣才夠與眾不同——一波口味奇特的狗糧!
參考文獻:
1. Z. Syed and W. S. Leal, Mosquitoes smell and avoid the insect repellent DEET, PNAS, vol. 105, no. 36, 13598–13603, 2008.
2. J. E. Casida, Pyrethrum Flowers and Pyrethroid Insecticides,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Vol. 34, pp. 189-202, 1980.
3. J. J. Schleier III and R. K. D. Peterson, Pyrethrins and Pyrethroid Insecticides, RSC Green Chemistry No. 11.
4. Results of screening tests with materials evaluated as insecticides, miticides and repellents at the Orlando, Fla., labora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