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一女子拆完快遞後,
嘴角開始潰爛、流膿……!
年底到了,
剁手黨們又開始各種買買買
淡素,你們可知道,
你收到的那些快遞
可能 有!毒!
近日,廈門一位名叫「當時我就懵x了」的網友在微博上吐槽,說自己兩天前在拆開快遞包裹之後,出現了明顯的皮膚過敏症狀,不僅發癢發紅還出現了潰爛。
昨天,當事網友小侯嚮導報記者講述了自己的遭遇:「就在上周三早上,我接到個電話讓我下樓到門口拿快遞,說有好幾個。等我下去拿上來,都『一身風塵』了。」小侯說,不是自己的小區門口太遠,而是快遞的外殼特別髒,不僅有灰,還有一股異味。
不過小侯並沒有往心裡去,「哪個快遞不是這樣啊,我一心就急著拆包裹了。」因為一時沒有找到剪刀,小侯徒手將快遞摳了個洞,然後暴力撕開,遇到包裝太結實,她還用上了牙齒。
就在收到快遞的當天晚上,小侯覺得自己的嘴角有點癢,定睛一看出了幾顆紅疙瘩。第二天一早,她發現嘴邊的紅疙瘩不僅潰爛,還流出了膿液,疼得差點張不開嘴,於是趕緊就醫。
「排除各種可能性之後,她當天用牙齒撕扯快遞包裝袋可能是導致其過敏的原因。」廈門市中醫院皮膚科江醫生分析。
快遞包裹到底潛藏多少危機?請看這些發人警醒的案例——
2014年,河北一女士拆快遞包裝後,手上起了一層的紅疙瘩,醫生診斷說可能快遞包裝袋引起的皮膚過敏;
2013年,東營市廣饒縣的焦女士網購一雙童鞋,快遞因為運輸過程中沾染劇毒化工原料氟乙酸甲酯,導致焦女士的丈夫不幸身亡。
這 這 這 ……太可怕了!
拆快遞必須沐浴齋戒三天,
不是我太隆重,
是它實在太髒了!
廈門市中醫院皮膚科江醫生說,目前快遞公司採用的包裝袋,很多是用回收料再加工做成,可能殘留大量有害物質。
理論上說,快遞包裝殘留的有害化學物,可能引發人體過敏,或者造成皮膚免疫功能下降,嚴重時會通過血液循環影響肝、腎等。
而現實中,醫生說,因為拆快遞包入院的人極其罕見,因為化學物質需要在高溫下或長時間才能揮發出來,進而對人體造成影響,易過敏體質者除外。
不僅如此,快遞在運輸、送達過程中,還可能沾染周圍環境攜帶的細菌、汙染物等,進一步增加其骯髒度。「按國際標準說法,一件快遞包裝上的細菌,可能比垃圾桶更多。」
快遞包裝如此骯髒,但是,很多小夥伴根本木有意識到。
我國一項網絡小調查結果曾顯示,有33%的參與者表示拆快遞後從不洗手,99%的人只是「偶爾想起才洗手」。
拆個快遞等於翻一次垃圾桶?
我國快遞包裝的標準,僅有2009年的《快遞封裝用品》國家標準,但只是一個推薦性標準,並沒有強制性,因此連擺設都稱不上。許多快遞包裝上,根本沒有註明生產廠家、原材料。
另外,快遞包裝袋上的膠帶中,也含有大量聚氯乙烯;不僅如此,快遞在包裝、運輸、中轉和送達過程中經常被堆在地上,還可能沾染包裝者和周圍環境攜帶的細菌、汙染等,進一步增加其骯髒度。
按國際標準說法:
一件快遞包裝上的細菌,
隨時可能比馬桶蓋、垃圾桶更多!
你還敢隨意對待包裹嗎?
編輯:廣州日報全媒體中心LJm
來源:海峽導報(hxdbwx)、揚子晚報(yzwb20102806)、健康時報(jksb2013)、39健康網(39net)綜合,已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