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結婚了,聽著周杰倫長大的90後們也長大了。最近,六個華裔90後清唱的《依然周杰倫》(上、下集)悄悄火了起來,這些歌將周杰倫出道至今的歌曲一路串燒,亦將Calculasian清唱團推向人前。美國名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Calculasian6個人,6個聲部,用一把清澈人聲裝點出最好的樂器。私底下,他們卻是實實在在名動一方的學霸。
《依然周杰倫》(上集)
Calculasian清唱團2013年5月成立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團員六人各有分工。在下圖中,後排從左到右:何知遙(女高音)、陳序(男中音)、黎子明(男高音、音樂總監)、陳晨(女中音)。前排從左到右:盧燁(男低音)、王天意(男低音)。
畢業於伯克利分校建築系,現在上海從事室內設計的陳晨介紹,樂團成立的初衷很簡單。六名成員曾經同為伯克利華人清唱團Berkeley Chinese A Cappella成員,2013年5月,陳晨、陳序、盧燁、王天意四人從伯克利分校本科畢業,黎子明要到別的國家做交換生,從中國人民大學至伯克利做交換生何知遙也面臨著期滿回國。離別愁緒之下,六人為紀念友誼和對清唱的熱愛錄製了一首《華語流行樂進化史》,同年11月上傳於優酷、YouTube等網站,在朋友圈引發大量轉發,「沒想到視頻會被很多網友看到,得到很多支持。很多人給我們留言說想看到更多作品,我們才開始繼續創作。」
《依然周杰倫》(下集)
六人中,只有正在伯克利音樂系讀大四的黎子明是專業出身,也只有他將繼續從事與音樂相關的專業工作。分開後,陳序、盧燁進入美國矽谷就職,王天意在哥倫比亞大學讀研,陳晨在上海,何知遙繼續在中國人大讀工商管理本科,各處異地,「我們還是在盡力出作品。」
風格上,Calculasian隸屬阿卡貝拉(無伴奏合唱)一類,演唱時不用樂器,只用人聲做不同音高和音色的相互配合,強調音準和節奏的準確。陳晨說,Calculasian錄歌一般都是「乘興而為」,某位成員喜歡上一首歌,便可向大家提議錄製。
「出道」至今,Calculasian產量並不多,「總共才錄了十多首歌,速度很慢。」陳晨笑說,團裡每位成員都會編曲,作品出爐的速度取決於編曲進度,通常好幾個月才能出一首曲。很多人聲組合會在後期做修音處理,Calculasian也會做「回音」等效果處理,「但不會用AutoTune等專業調音軟體做失真的誇張處理。」Calculasian歌曲視頻頗特別的地方,在於將六人清唱的畫面平行放置於同一個平面,不同聲部如何發聲,團員之間怎麼配合,觀眾一目了然。
阿卡貝拉最早可追溯至中世紀教會音樂,17世紀後受啟蒙運動、工業革命以及西方樂器發展影響一度消退,直到20世紀初人們懷念純人聲合唱的和諧之美才又重新流行起來。在西方,玩阿卡貝拉也多為學生和年輕人,校園氛圍又尤其讓熱衷音樂的年輕人在阿卡貝拉上尋到創作凝聚力。
首席品牌官(pinpaimima):原「品牌密碼」,關注創業、創意和品牌創新。分享最新、最鮮、最活的企業案例和品牌思想。
品悅會(營銷、策劃、傳播、視覺、O2O)微信群已經建立,欲進群請加品叔個人微信「ipinpaimima」。
閱讀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