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關於文物保護和國家遺址公園建設的提案備受關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袁靖表示,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可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形成與國家公園體制相互補充的文化文物資源保護利用體制。
桂林理工大學旅遊學院教授鄭文俊指出,考古遺址公園旅遊的開發能改變大眾對以往考古遺址功能單一、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可以在保護第一的基礎上創新旅遊開發模式,充分發揮考古遺址公園的綜合效益。
為了提升旅遊品質,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打造了特色水體景觀、完善了南旺小城鎮旅遊功能、逐步實施了南旺鎮駐地仿古改造、恢復了運河古鎮風貌,並建設了南旺樞紐博物館。還通過沙盤、多媒體、三維動畫等多種高科技手段,將文物史料與高科技巧妙結合,充分利用聲、光、電、時空四維科技,全面展現大運河的自然風貌,反映運河歷史變遷,同時,通過發揮旅遊功能,讓文物走進人民的生活,讓文化遺產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
宋毅介紹,目前,南旺分水樞紐研學旅行線路已形成並與汶上文廟、寶相寺等周邊傳統研學線路串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考古」研學產品,熱度持續升高。
「考古旅遊活動對進一步探索傳統文化、發掘中國文化深層次內涵等,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山東省濟寧市研學旅行協會會長楊巖表示:「這一旅遊活動集合遊覽觀光、學習求知、參與體驗等,能夠激發研學者的好奇心,真正實現研學旅行的自主學習。」
來源:中國旅遊報
原標題:《山東大運河南旺樞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大運河「水脊」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