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泰鬥梁白泉捐贈千件檔案 還原考古大事件

2021-02-25 考古匯

  梁白泉,1928年生,重慶合川人,1951年從南京大學地理、歷史系畢業後到南京博物院工作,歷任副院長、院長。1992年被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博物館學會理事、江蘇省民俗學會會長、南京古都學會副會長。主編有《中國大百科全書·博物館·中國博物館》《國寶大觀》《南京博物院藏寶錄》《宜興紫砂》等。

  高郵天山漢墓發掘、東陽城遺址發掘、鎮江甘露寺古鐵塔塔基發掘報告……這些檔案,把人帶到了一個個考古現場。1月6日,江蘇文博界泰鬥,原南京博物院院長梁白泉向南京市檔案館捐贈個人檔案儀式舉行,梁老的近千件檔案被收入市檔案館「名人檔案庫」,其中包括許多未公開的珍貴手稿原件、考古筆記。

  千件檔案濃縮文博泰鬥一生心血

  整齊的舊文件、老照片、舊證件,老牛皮紙封皮的錄本……近千件檔案被製作成了《梁白泉全宗》,也濃縮了一位文博界泰鬥的一生。

  梁白泉歷任南京博物院副院長、院長。今年已87歲高齡的梁白泉頭髮稀白、精神矍鑠。「檔案應該是屬於社會,屬於國家的。」他說。

  這些檔案裡,大量的「考古筆記」彌足珍貴,比如高郵天山漢墓發掘、東陽城遺址發掘、鎮江甘露寺古鐵塔塔基發掘報告……

  捐贈儀式上,88歲的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蔣贊初回憶了和梁白泉60多年來的友誼,他表示:如果可能,也願意捐贈個人檔案。

  從上世紀40年代到現在,梁白泉和蔣贊初的友誼已近70年。這麼多年來,他們一直為文物保護奔走吶喊。「這些年,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蔣贊初說,當年,南京圖書館要開工建設,在工地上發現了近1萬平方米的六朝臺城(皇宮)遺蹟,為了保護這處遺蹟,「我們向政府呼籲要現場保留1000多平方米做展示,潘谷西凌晨4點做方案提交給相關部門。最後,這裡保留了400平方米。」

  也有失敗的例子,江蘇省美術館開建時,也發現了六朝臺城遺蹟,他們又呼籲保留,但建成後,「我去一看,那些遺蹟全沒有了。」

  考古筆記還原考古、文保界大事件

  2008年,南京長幹寺地宮出土佛頂骨舍利、感應舍利、諸聖舍利,全球轟動。蔣贊初向現代快報記者介紹,這感應舍利不僅南京發現了10枚,鎮江甘露寺也曾經發現,共有11枚。

  而鎮江甘露寺的考古發掘隊長,便是梁白泉。梁白泉的手稿上寫道,甘露寺鐵塔塔基修復工程在1960年的4月開始,當工程進行到重修塔身基礎的時候,又決定對塔基進行一次發掘。一共發掘了十天,出土文物兩千多件。出土的文物,包括有石、玉、骨、金、銀、銅、鐵、陶、瓷、琉璃、木、漆、紙、絲等十四類,其中多是唐末佛教藝術珍貴文物;而尤其重要的是從南京古長幹寺移來的感應舍利11枚。

  對於那次考古,梁白泉印象極其深刻。當時還出土了宋代王安石弟弟王安國的書法。「保存得非常好,非常新鮮。」

  近30位名人檔案已入館藏

  南京市檔案局檔案管理處處長夏蓓對現代快報記者介紹:「梁白泉先生的這近千份檔案,在經過編目整理之後,會進行合理開發利用,對公眾開放。」

  南京市檔案局徵集利用處處長劉峰介紹說,南京市檔案館目前已經收錄了近30位名人檔案,包括辛亥先烈範鴻仙、南京市首屆文化十大名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企業家、藝術家、兩院院士和全國委員等。目前市檔案館收錄名人檔案主要採用捐贈和徵集相結合的方式。

那麼,普通市民是否可以向南京市檔案館捐贈個人檔案呢?夏蓓表示:「不是所有的個人檔案都可以捐贈給檔案館,我們會先對提供的檔案進行審定,其中審定後比較珍貴的就會收錄。」

(現代快報)

相關焦點

  • 三亞酒店行業一天捐贈新衣被千餘件
    截至當天記者發稿時,該協會發動會員酒店在一天時間內捐贈抗寒新衣被千餘件,目前已全部送到三亞市民政部門統一管理分配。三亞福朋喜來登酒店捐贈的衣被。記者 胡擁軍 攝連日來,受強冷空氣影響,三亞迎來多年罕見的寒冷天氣,給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較大影響。
  • 考古界:陝西大型秦漢祭天遺址堪稱文化創新傳承的結晶
    與以往普遍重視「挖寶」有異,文物部門今年評選的2016年度十大考古發現更重視由物而生的文化、思想等精神領域。專家認為,這表現在陝西鳳翔雍山血池的秦漢祭天遺址等考古發現上,除了約700年的長時間皇家祭天傳統外,評選專家們更視其為國家制度文化創新傳承的結晶。
  • 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被噴沒「錢」途,考古大佬出手酸哭網友…
    鍾芳蓉說,受樊錦詩先生的影響,以及未來規劃的考慮,她選擇了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以後會讀研深造,做考古研究。消息衝上熱搜後,網上卻出現一種聲音:考古專業冷門,還可能找不到工作……得知有網友覺得考古沒前途,有一群大佬表示不同意!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大V、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的水下考古領隊@考古君 在微博寫下這樣一段話↓↓↓冷門的考古圈又一次喜提熱搜!年輕人加油,既然你已篤定信念,未來便不會迷茫。中國考古人都是你堅實的後盾,祝你學業有成。未來你就是乘風破浪的考古小姐姐。
  • 見證·與新中國共成長│軍功勳章浸潤血與火的洗禮 捐贈凝聚浙大情緣
    為了慶祝新中國70周年華誕,浙江大學檔案館、圖書館聯合舉辦「見證·與新中國共成長——浙江大學精品檔案展」。同時,我們又根據檔案實物梳理了相關專題文章,與大家一起分享。      2009年5月6日,原杭州大學黨委書記陳烙痕同志的兒子陳痕平先生家中,氣氛熱烈而又莊重,在陳烙痕同志遺像前,陳痕平、陳田父女鄭重地將陳烙痕同志的珍貴檔案捐贈給浙江大學檔案館。
  • 法國男靠考古知識、金屬探測器挖2萬件文物,欲出售遭警方一鍋端
    據《衛報》16日報導,一名法國尋寶者通過使用金屬探測器,在野外收集了超過27,000件文物。從青銅時代的手鐲到極為罕見的羅馬十二面體,這些被發掘出的文物令法國文化部門大吃一驚。然而,這名尋寶人試圖出售這些文物,結果被警方抓捕。
  • 考古公園煥新生:山東南旺樞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袁靖表示,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可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形成與國家公園體制相互補充的文化文物資源保護利用體制。    桂林理工大學旅遊學院教授鄭文俊指出,考古遺址公園旅遊的開發能改變大眾對以往考古遺址功能單一、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可以在保護第一的基礎上創新旅遊開發模式,充分發揮考古遺址公園的綜合效益。
  • 秘密警察史塔西檔案包括東德支持運動員使用興奮劑的文件(上)
    統一後的德國成立了聯邦政府史塔西文件檔案恢復辦公室,把被撕毀的文件復原。復原的文件中包括德國政府支持運動員使用興奮劑的文件。還原小組把對個體具有意義的文件放在還原文件列表的首位,為受害者的權利發聲。史塔西博物館正門(維基)統一後的德國著手還原被撕毀的斯塔西文件據悉,統一後的德國成立了聯邦政府史塔西(Stasi)文件檔案恢復辦公室(BStU),由10人小組負責還原被撕毀的東德史塔西
  • 國民品牌Aritzia 免費贈千件羽絨外套
    Aritzia宣布將捐贈1000件其流行的「 Super Puff jacket」給加拿大的女性和女孩們。
  • [澳門]文化局感謝畫家譚俊傑捐贈畫作
    文化局獲澳門新銳畫家譚俊傑慷慨捐贈所創作的水墨畫《此山中》。
  • 94歲新四軍老戰士陳其,向家鄉鹽城無償捐贈1077件美術作品
    5月28日上午,著名軍旅畫家陳其向鹽城市捐贈美術作品儀式在南京舉行
  • 音像檔案利用:此時「有聲」勝「無聲」
    音像檔案能夠以更加生動鮮活的方式記錄和還原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因此它在證據保存、記憶傳承和文化傳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社會共同經歷了極具挑戰性的一年。面對疫情威脅,國際社會更加強調與重視包括音像檔案在內的文獻遺產對於人類抗擊和記錄疫情的重要作用。
  • 【新聞稿】《陳調甫傳》捐贈儀式舉行
    10月12日,《陳調甫傳》捐贈儀式在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二樓會議室舉行,陳調甫後人陳中平先生向檔案館捐贈了由他著作的《陳調甫傳》。
  • 居然之家向恩高捐贈口罩2.4萬個
    ❤1月31日,居然之家恩施店向恩施高中捐贈口罩。1月31日,為了讓恩施高中成為不受侵蝕的一片淨土,居然之家恩施店向恩施高中捐贈口罩2.4萬個。「如果疫情不儘快結束,老百姓將人心惶惶、百業凋零,我們同樣是受害者,居然之家沒有理由不響應黨和政府號召,在這場保家衛國的戰役中盡一份微薄之力!」居然之家恩施店負責人說。
  • 王尼瑪「跑路」當晚,《暴走大事件》又更新了,陰謀和節目,你選哪個?
    昨天,近期風波不斷的《暴走大事件》又惹上了麻煩事兒。
  • 檔案|檔案安全知多少
    高溫、冰淇淋、超短裙等都開始宣告著自己的主權享受夏天的同時,別忘了檔案安全哦《檔案法》的誕生結束了中國沒有檔案法的歷史結束了在中國檔案沒有法律保護的歷史更結束了中國檔案工作無法可依的歷史了解必要的檔案法律知識有助於我們更好的保管和利用檔案 檔案與安全保密工作有著天然的聯繫
  • 【檔案福利】土豪檔案局,向市民萬元懸賞!
    「歲月記憶 社會縮影—我的家庭檔案」有獎徵集公告為記錄社會發展歷程、增強社會檔案意識,根據省檔案局統一部署,擬在全省範圍內徵集家庭檔案,為真實反映我市經濟社會發展變化,我局從即日起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以「歲月記憶 社會縮影-我的家庭檔案」徵集評選活動,具體事項公告如下:  一、徵集範圍  1.家庭歷史檔案類:家譜、族譜、家史、回憶錄、家庭大事記、家庭成員自傳及簡歷等;  2.照片檔案類:反映家庭居住環境變化的照片,包括不同時期舊街貌、舊村鎮、舊民居的照片以及同一區域前後變化的照片;反映百姓服飾、飲食、出行、文化、教育、勞動
  • 普洱市分行按時完成存量檔案清理階段工作
    普洱市分行認真落實總行、省分行關於存量檔案清理銷毀工作要求和統一安排部署,在科學研判本行檔案工作實際的基礎上,創新思路,嚴格按照總行檔案清理「應清盡清、先清後銷、依法合規」的工作原則,組織全轄開展存量檔案清理銷毀工作,力求開好頭、起好步,並按時完成第一階段清理工作任務。
  • 檔案修復 讓「瀕危」檔案「起死回生」
    今年54歲的郝傑是秦皇島市檔案館的一名檔案工作者,至今已經有30餘年的檔案工作經驗。由於工作需要,從2013年開始,她進行檔案修復工作,並先後參加由河北省檔案館、陝西省檔案館、國家檔案局等單位組織的檔案修復培訓班,在這個領域她認為自己還是一名「新人」。在她看來,把瀕臨「死亡」的歷史檔案經過修復後「煥發生機」,延長檔案壽命,這就是工作的職責所在。
  • 潮州鳳凰單叢茶博物館物品捐贈倡議書
    由於歷史變革,許多制茶藏品散落在民間,為充實展覽和館藏,豐富藏品數量及種類,共享藏品的文化內涵,更好地展示鳳凰單叢茶文化歷史,現特向社會各界朋友們發出倡議,希望廣大茶人朋友及社會各界積極向博物館捐贈有代表性的鳳凰單叢茶文化之類的物品(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