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韓政局的惡化,中日的關係似乎在漸漸好轉,今年,中國電影市場也終於對日本真人電影重新敞開懷抱,4月的《墊底辣妹》和9月的《寄生獸》便是很好的例子,要知道,上一部還是2011年的《挪威的森林》。
一年前還上了中國文化部首批網絡動漫黑名單的《寄生獸》,今年其電影版就要在國內上映,這其中中國政府的態度不得不玩味一番。
《寄生獸》發布於1988年,講述了寄生蟲降臨地球,吞噬人類的大腦取而代之控制人類,主角高中生少年泉新一因為某種意外,寄生在他體內的寄生蟲「MIGI」並沒有吞噬他的大腦而是取代了他的右手。泉新一雖然恨「完全寄生體」寄生獸殺了他的母親,卻又與寄生獸「MIGI」還有田宮良子建立了友誼,處於人類和寄生獸矛盾風暴中央的他不得不與「MIGI」聯手對抗不斷來襲的寄生獸。
《寄生獸》作為一部經典的現實隱喻漫畫,如同哥斯拉,如同東京沉沒,影響了日本一代人。
無論寄生獸如何殘暴冷酷,也不過是人類內心異化和暴戾的投影。寄生獸們將這些平時隱藏在風和日麗溫情幸福面具下那冷酷殘暴的心靈背面一一外化,在《寄生獸》中,人類驚訝地發現,他們面對的敵人,其實正是平常不願照見的可怕的自我鏡像。人類對自己的放縱,對同類的冷酷,才是寄生獸真正的隱喻。
《寄生獸》雖然藏著作者的諸多不安與對人類社會的思考,但它並不是一個悲觀的漫畫,相反,它充滿了希望,「MIGI」沒有攻佔泉新一的大腦,田宮良子放棄消滅人類,因為他們看見了人類高於生物進化論表達的野蠻殘酷的地方——愛,這個愛包括憐憫、奉獻與相互支持。泉新一因為母親被殺死而堅強,因為憐憫心而埋葬小狗,因為與女友在決戰前的第一次性愛才堅定了「我要活下去」的信念,男主角完成了由「人」到「獸」再到「人」的艱難旅程。
在90年代《寄生獸》漫畫也可以在國內大街小巷的書攤上以5毛一個星期的的價格被中學生租看。它的影響力在國內雖然沒有日本大,但是也影響了一批國人。
可對於電影上映的票房來說,談娛君並不看好,不是說電影不好,而是這幾個原因:
1、日本上映版電影本身拍了上下篇共226分鐘,在中國上映就已經被縮減成了一部125分鐘的電影,其中內容有多少刪減想必大家也都能猜得出來,不過預告片中有這一段放出,談娛君還是很欣慰的。
2、早在前年和去年《寄生獸》上下兩部就已經在日本上映,隔了不久中國網民便可以在網上下載觀看,可以說,大部分人會看這部電影的人都已經看過,也會覺得沒有必要再看這一刪減版本。
3、《寄生獸》幾乎沒有任何片方的宣傳行為,雖然主角染谷將太發了一段中文視頻宣傳,但評論者寥寥。對比同期上映的《星際迷航3》,鋪天蓋地的宣傳,經典的好萊塢大片風格,之前作品的基礎,和格萊美獲得者Rihanna的獻聲,《寄生獸》處在一個非常劣勢的情況。
4、大部分觀眾並不愛看這樣的電影,他們希望看到的還是來自荷爾蒙的刺激,還是嚴格按照好萊塢節奏的大戰與大笑,他們還在中國這個野蠻生長的叢林之中需要為掠奪原始資產而破壞環境互相廝殺,他們殺紅了眼,根本沒有時間去放眼未來。
相信如果有一天像寄生獸這樣的電影能夠在中國火爆,也就代表著中國人的眼界就已經超越了現有的不止生活的苟且,還有對整個國家未來、人類未來的思考,也希望這樣的日子能夠快一點到。
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