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迺迪的最後一百天》一書作者瑟斯頓·克拉克說:「2008年甘迺迪的幕僚長索倫森的回憶錄出版,2011年傑奎琳·甘迺迪的口述史出版。但甘迺迪仍是美國歷屆總統中最複雜、最遮遮掩掩、最難以捉摸、最神秘的一位。」甘迺迪的幕僚長和演講稿撰寫人特德·索倫森說:「許多人看見了他的生活、工作、思想的不同部分,但沒人看見過全部。」他的一位內閣成員稱他為一個非常內向的人,許多東西都藏在心裡。傑奎琳·甘迺迪說:「顯露自己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甘迺迪根本不想顯露他自己。」甘迺迪向傳記作者提出了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他極力分隔他的朋友和家人,導致這些人關於他的回憶有時相互矛盾。他跟幕僚長索倫森最為親近,但甘迺迪從未邀請索倫森出席白宮的私人宴會,而《華盛頓郵報》的本·布拉德利是這類宴會的常客。但布拉德利說他對甘迺迪的風流韻事一無所知,而深受甘迺迪信任的秘書伊夫林·林肯知道他跟女性的交往。
瑟斯頓·克拉克《甘迺迪的最後一百天》
朱迪斯·坎貝爾·埃克斯納是甘迺迪的情婦、歌手辛納屈的女友,也是芝加哥黑幫大佬薩姆·詹卡納的情婦,這都是幾年間的事。畫家瑪麗·平肖·邁耶也是甘迺迪的情婦之一。她是中情局一位高官的前妻、哈佛大學迷幻藥研究者蒂莫西·利裡的熟人,1964年在華盛頓遭謀殺。《紐約客》的戈普尼克說,甘迺迪的這兩個情婦說明:「看起來遙不可及的圈子其實很密切。美國的等級制度並不穩固,住閣樓的小混混和住豪宅的領袖有著密切的關聯。多重身份的男男女女把這些圈子連接了起來,甘迺迪本人就是這樣的一個多重身份的人,他既是慎重的、實用主義的政治家,又是輕率的性冒險家,跟他上過床的有黑幫老大的情婦、瑪麗蓮,甚至可能還有東德間諜。」
普立茲獎得主瑪格麗特·科伊特說,1953年甘迺迪曾經勾引過她。令科伊特感到特別驚訝的是,甘迺迪能夠毫不費力地從知性轉向肉慾,正談論書籍和思想,接著就會用手去碰她,就像一個14歲的高中球員,接著又表現得像是一個年長的政客。
甘迺迪
甘迺迪遇刺後兇手很快就被抓獲。但50年來關於此次事件的陰謀論一直層出不窮,比如有人認為,這其實是中情局幹的。在鷹派看來,古巴飛彈危機表明甘迺迪採取的是綏靖政策。甘迺迪拒絕了將軍和司令們轟炸古巴的一致建議,他通過滿足蘇聯的要求——從土耳其撤出飛彈——而解決了危機。因此有些將軍對甘迺迪制止了他們而感到憤怒。政府內部有人決定殺掉甘迺迪具有一定的可信性。甘迺迪家族的御用歷史學家施萊辛格說,甘迺迪兄弟認為他們受到了軍方和中情局的敵視。情報機構認為他們是聯邦的守衛者,比走馬燈的當選官員對國家更忠誠,他們有理由為了國家安全而採取一切措施。索倫森在回憶錄中說,1977年卡特提名他擔任中情局局長時,該局的官員們極力加以阻撓,可能是因為他們不想讓索倫森看到甘迺迪身亡的證據。但甘迺迪真的會反對戰爭嗎?甘迺迪確實是一個真正的戰爭英雄,他真的憎恨戰爭。但個人的好惡雖然很強烈,政治的邏輯更強大。
英國歷史學家西蒙·沙瑪寫道:「甘迺迪真的很偉大嗎?民意調查顯示,甘迺迪的聲譽落在裡根和柯林頓之後。美國高中歷史教科書開始修正對甘迺迪的評價。教材說,甘迺迪的演講也許很理想主義,但其實他是一個冷冰冰的實用主義者,在考慮用聯邦權力推進和實施黑人民權時一直在計算他政治上的勝算。這中間,有的說法是對的,有的是修正主義。在攻擊他魅力的細枝末節時,我們將錯過他不尋常的特質——他聆聽相互矛盾的建議的能力、堅決地採取行動的能力。」
(本文原刊發於《三聯生活周刊》2013年第47期,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以下封面圖
一鍵下單「美國之惑:川普時代開啟」
▼ 點擊閱讀原文,今日生活市集,發現更多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