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裡有川普要公布甘迺迪之死的真相嗎?

2021-02-13 海大電影課

       (期待已久的甘迺迪檔案明天就要公開了,太有趣了!)

       然而許多專家媒體對這一事件卻沒提起太大興趣,認為這次信息公開並不會爆出什麼猛料使案情更加明晰。當年「沃倫委員會」的領頭人物約翰·騰海姆法官對事件曾表達過這樣的觀點:20年前那些人們認為不重要的線索,沒準回過頭來看看會有什麼新發現。那麼這次文件公開,到底有些什麼樣的新發現呢,筆者從網絡上收集到一些媒體信息,大概有四個比較重要的新信息:第一點是文件中有關於奧斯瓦爾德暗殺前夕,曾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逗留了6天時間,而FBI也早在此前就曾對奧斯瓦爾德進行過監視,而在已經掌握了這樣一個可疑人物的信息和行蹤的情況下,FBI卻對刺殺事件毫無察覺。(這一點2013年版的《刺殺甘迺迪》中有所體現。)第二點是檔案中記錄了刺殺事件發生後,蘇聯、古巴對刺殺事件極力撇清關係,竭力強調並非刺殺並非自己所為,在充滿瘋狂和對立的六十年代,我們也有理由相信蘇聯和古巴不會冒著大風險去刺殺主和的甘迺迪。第三點是關於「兇手」奧斯瓦爾德,檔案中記錄了在押送奧斯瓦爾德之前,FBI曾接到過一個神秘電話,電話中一個男人用很平靜的聲音表示自己要殺了奧斯瓦爾德。而在已經接到了這樣的預警後,那位酒吧老闆傑克仍然輕易的闖過了重重護衛,槍殺了奧斯瓦爾德。第四點發現是有人發現在本次公開的2891份檔案中,不僅有關於刺殺行動的,還有一些關於美國政府刺殺別國領導人的行動記錄。

        本次的檔案公布,原定公布全部3000餘份文件,但川普在最後時刻決定攔下的三百份文件,相比於公開的2800餘份文件,這300份文件就像少女裙子和長靴之間露出的絕對領域,比華美的「服飾」更吸引著人們的關注。公開文件的原本目的之一,本是為了讓多年來甚囂塵上的陰謀論不攻自破,而這300份文件,似乎讓事件變得更加可疑。

       距離甘迺迪被刺事件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相關的人事物都已一件件消散,事實真相究竟如何,或許將永遠被塵封在歷史中。即便剩餘三百份文件在2018年全部公開,在國家面前,吃瓜群眾們大概也只能繼續吃瓜,無論信與不信,54年前甘迺迪究竟死於誰手也難以再有新的解釋了。

相關焦點

  • 揭秘:詛咒還是陰謀 隱藏在「甘迺迪之死」的真相
    本期揭秘,館長將帶看官們走進歷史,追蹤一個堪稱世界之謎的兇殺案件,美國「甘迺迪」總統兇殺之謎。這起震驚世界的兇殺案發生在1963年11月22日,時任美國總統約翰·菲茨傑拉德·甘迺迪在過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的迪利廣場時。甘迺迪是美國歷史上第四位遇刺身亡的總統,也第八位在任期內結束生命的總統。而提及這起兇殺案,就不得不提及李·哈維·奧斯瓦爾德這個名字。
  • 誰殺了甘迺迪?1963年11月22日 甘迺迪遇刺當天到底發生了什麼?
    圖為1963年11月22號早上8點45分,甘迺迪離開位於沃斯堡市( Fort Worth)的德州酒店,準備前往演講現場。在甘迺迪右邊手上拿著帽子,穿著雨衣的,是副總統詹森(Lyndon B. Johnson)。
  • 【社長說19】甘迺迪遇刺案的真相,可能就隱藏在一部「垃圾」遊戲之中
    這事情實在太詭異,所以很快就有傳言說甘迺迪被殺是因為得罪人了,嫌犯只是個被滅口的替罪羊。幕後黑手可能是什麼CIA/軍火商/古巴佬/金融大亨…等等,種種傳言甚囂塵上。 但這起案子很快就有了官方調查結論,說這起刺殺就是已故嫌犯自個兒幹的,跟國內外勢力都沒有關係。美國人民自然不信這套。在過去幾十年裡,美利堅的影視遊戲工作者們無數次把這樁疑案搬上舞臺反覆演繹。
  • 甘迺迪到底是被誰指使一槍爆頭?18名證人三年裡全部死亡
    作為總統,川普有權以「損害美國情報、軍事、執法行動和對外關係」為由,攔下這些檔案。這批檔案由6000多份文件組成,長達數萬頁,其中3000多份從未公諸於眾,另外3000多份公開過刪減版。雖然當年美國政府就已了解此案,認定刺殺甘迺迪的兇手只有奧斯瓦爾德一個人,但之後的種種離奇事件和系列詭異的巧合卻讓本案疑點重重。
  • 深度揭秘甘迺迪遇刺案,探究刺殺背後的陰謀
    那麼甘迺迪遇刺的經過到底是怎樣的?真相又是如何呢?半小時後,甘迺迪就在醫院裡死去。兇手的死亡使得甘迺迪被刺一案變得更加撲朔迷離。50多年來,關於甘迺迪遇刺的內幕至少有36種不同的版本。甘迺迪總統很有可能是死於一場陰謀,但陰謀的內容,暫時還無法確定。
  • 電影:沒得看,就會死嗎?會!
    「沒得看,就會死」,擱在現在卻仿佛一句魔咒,他能預料到自己會死,但應該萬萬沒有想到電影會真的沒得看!獎項羅列完畢,其實在影迷心中,沒有這麼多的贅述,羅傑·伊伯特是大家心中「最值得信賴」的影評人,因為很少有影評人像他一樣,讓你放下戒心,信任他的判斷,他豎起的大拇指「Thumbs up」不是客套,那是真好!Great!二,他的影評有一種魔力,是那種你看完,就迫不及待想要馬上去看這部電影。
  • 《小偷家族》:這部電影裡有最好的是枝裕和
    正如電影裡亞紀問爸爸,連接他們的是什麼,是錢嗎?爸爸說,是情。是因為這份情,所以小小年紀的妹妹友裡會對哥哥祥太展現出本能的愛,所以媽媽不惜丟掉工作威脅同事也要保護被親生父母虐待的友裡。媽媽曾看著擔心哥哥的妹妹自嘲道:「像我們這種家庭出生的人,怎麼還會去愛別人呢?」從生下來開始就沒有被好好對待的人,到底是從哪裡學到如何去愛別人的呢?
  • 電影推薦:《上帝未死2》
    除了主人公通過科學和邏輯對教授的言論進行辯駁得勝外,影片劇情涉及其他多個層次,還有穆斯林信主後遭到逼迫,基督徒與非基督徒不可同負一軛(關於婚姻問題),中國留學生信主,為何不信的人似乎過的更好(關於神的公義),如何面對神沒有成就的禱告,如何面對癌症。這些問題在信仰中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值得基督徒思考。
  • 太色情太血腥了,變態老頭要強啪女高中生,這部電影被人戲稱「比郭敬明高的都要死」
    來源:一更電影今天一更君為大家介紹一部既色情又血腥的電影,這部電影被網友戲稱為
  • 真相在哪裡 | 電影《私人戰爭》
    裴淳華儼然是代替了查斯坦,成為中東題材電影女一號,從《火狐一號出擊》《貝魯特》到《私人戰爭》。
  • 川普退場?學者:莫悲,讓子彈飛!
    他形容要「讓子彈飛」一段時間,因為川普在美國聲望極高,完全有能力自組政黨,捲土重來,「川普一方有女兒伊萬卡,還有蓬佩奧」;雖然遭受眾叛親離,但川普籍此機會徹底看清敵友,之後「利用時間繼續培養自己的勢力」,因此大家不需要悲觀。獨立媒體傳播真相川普在任期間一直遭主流媒體抹黑,卸任前又被社交媒體封殺,有傳川普將自己建立媒體和社交平臺。
  • 這部電影告訴你:高考其實在實行恐怖的《人類(*學渣)削減計劃》
    蹭一波高考的熱度,講一部關於「未來的學生考試考不好就會死」的電影——《人類削減計劃》!
  •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甘迺迪
    多重身份的男男女女把這些圈子連接了起來,甘迺迪本人就是這樣的一個多重身份的人,他既是慎重的、實用主義的政治家,又是輕率的性冒險家,跟他上過床的有黑幫老大的情婦、瑪麗蓮,甚至可能還有東德間諜。」普立茲獎得主瑪格麗特·科伊特說,1953年甘迺迪曾經勾引過她。
  • 妙無言|美國電影《生死阻擊》,仗槍走天涯
    今天推薦的這部電影相信很多人看過,馬克·沃爾伯主演的鮑勃是一位非常有血性的阻擊手,名義上為保護美帝總統,其實早已被人設計裝入套中,「被」定義為暗殺兇手,被警方一路追捕。鮑勃為了給自己洗白,吃盡了苦頭,還好手中有槍,他用槍討回了屬於自己的清白,用槍為骯髒的社會清理汙垢。有人愛槍,有人怕槍。角色不同,角度不同,對槍的認識也不一樣。
  • 瑪麗蓮·夢露裸死在床上的現場照片
    約翰·甘迺迪1962年8月5日,36歲的瑪麗蓮·夢露被發現渾身赤裸死在其洛杉磯布萊登木寓所的床上。警方證實,現場沒有入侵的痕跡,她死前也沒被侵犯。但是,夢露寓所裡的日記、便籤和書信全都不見了,她的電話還散落在一邊。屍檢後,發現夢露的胃裡殘留著大量安眠藥,故斷定夢露是服用過量的安眠藥而自殺。
  • 歷史老照片:川普口味重,普京有私生子,甘迺迪情迷夢露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 定檔 | 《寶萊塢機器人之戀2》這部被稱為印度史上最昂貴的科幻電影9月6日終於要進入中國
    》這部乃神劇,其中的特效可謂是不比好萊塢電影來的差,號稱是「印度最貴的特效片」。但就在今年的7月12日,在中國就「突然」要上映了這部《寶萊塢機器人之戀2》,措手不及的感覺,預告片宣傳都沒有多少,可見其低調之處。對此看了預告片,還是感嘆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印度人的腦洞依舊那麼太大。這次這部電影的反派竟然是手機組成的,腦洞突破天際了。
  • 這部電影,真的很黃
    這部電影已經在全球賺得10億美金的票房。再加上中國票房,恐怕要成為史上最賣座的動畫電影。先來看預告:這部電影可以當做《神偷奶爸》前傳。小黃人從黃色單細胞生物開始,一直為各個超級壞蛋服務著:霸王龍、原始人、拿破崙、吸血鬼等等。
  • 免費搶票福利《吹哨人》正義之戰,挺身而出!
    真相深埋,危機逼近,他們將如何抉擇?縱入絕境之地,依然奮不顧身!」由薛曉路執導,雷佳音、湯唯領銜主演的華語首部「吹哨人」題材電影《吹哨人》12月6日正式上映拉。影片中湯唯飾演的周雯對雷佳音飾演的馬珂說想請他幫個忙,讓他去當個吹哨人,說出真相。整個事情好像只有他才知道真相,但是吹哨人有那麼好當嗎?所有的焦慮湧過來。
  • 看完這部電影,我覺的女權值得繼續下去
    當看到這張男人戴著假咪咪上街的電影海報,並公然寫著Netflix大名的時候,我一開始只覺得抽象,後來發現這部抽象的電影值得更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