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筷子,我們一日三餐都離不開它,但全球使用筷子的國家其實不算多,主要都是亞洲國家使用得多,例如臺灣、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等。那麼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關於筷子的一些冷知識,眾所周知筷子有很多種類,長短粗細、圓的、扁的,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會有不同造型的筷子呢,難道只是因為好看而已,筷子究竟還隱藏著什麼樣的學問呢?網友們,趕緊一起一探究竟吧~~
小時候最常接觸到的可能就是和長輩吃飯時的傳統筷子,也就是中國式風格。通常中式筷子有圓柱狀或是方柱狀,有塑膠筷、竹筷,有的還是象牙材質。相較之下,中式比較長也比較重,主要是因為大家喜歡吃團圓飯,自己夾合菜來吃的關係。
▼至於韓式筷子,通常都是鐵製、扁扁的,長度比中式的短一點點。這個材質和形狀,和他們日常生活的食物有關係,韓式料理的食物比較多樣化,湯湯水水的食材不少,所以鐵製的扁筷比較不容易被沾溼,就連湯匙也是扁扁的。
▼要是沒有用過筷子的外國人,第一次就使用韓國筷子,可能會難度很高。
▼至於日本的筷子,則稍微偏短,前面夾菜的地方是尖頭造型。長度是由於日本料裡多半是一人一份的餐點,不需要將筷子伸向遠處和大家分食,而日式料理中又有大量的魚類海鮮,需要挑出魚刺,所以前端是尖頭。
▼而日本擅長不同的精製造型產品,這也展現在筷子上。
▼日本、韓國、中國的筷子比較。
至於其他的新加坡、琉球、越南等國家,則是因為華人較多以及族群融合的緣故,並沒有特別風格的筷子。
雖然筷子真正發明的歷史已經不可考了,但有趣的是,西方人開始接觸到筷子,在歷史中是有記載的。義大利人利瑪竇在他的著作「中國札記」中記錄了筷子的用法,德國甚至有一座「筷子博物館」收藏了各個食其在不同國家的筷子與文化。想不到這些每天使用的餐具,背後居然有那麼多的發明背景,快把文章分享出去讓大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