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詐騙手法可謂是層出不窮,特別是近幾年網絡發達以後,各種網絡詐騙更是屢見不鮮。今天小布在這為大家整理了幾個常見的通訊網絡詐騙案例,提醒大家在遇到類似手法時做到「三不一快」 :不輕信、不透露、不轉帳,快報案。
下面小布要帶大家看的都是近期發生在安吉的真實詐騙案例!
案例1:微信、支付寶互換錢。
5月25日,朱某在玩微信時,微信裡有個好友發來信息跟他說:「自己微信錢包裡面沒有錢,現在要用微信支付,想用支付寶裡的錢跟他交換,然後出一點手續費給他。」朱某信以為真,通過微信給對方轉了四千元,然後對方將其拉黑,被騙4000元。警方提示:小夥伴們記住,以後碰到此類情況千萬不要輕易相信,不要貪圖那點蠅頭小利。如果是自己不熟悉的微信好友,那就不要去理睬。是自己熟悉的好友,也有可能是微信被盜號了他人冒充的,轉帳之前打個電話給對方確認一下!案例2:冒充淘寶人員讓你刷單。
5月24日,大學生小夏在學院宿舍內上網時,通過學校內部QQ群裡看到一則刷單的廣告,小夏自己也想賺點外快就加了對方QQ。然後就與對方聊怎樣刷單的事,小夏按照對方指示操作,先後通過支付寶掃碼、微信紅包的方式向對方支付了共計2758元,並沒有得到對等的利潤回報,被騙了。
警方提示:詐騙分子首先會給應聘者下發一兩個比較小額的刷單任務,有時還會「按照約定」返還本金和佣金,為的就是「放長線釣大魚」,充分贏得應聘者的信任。隨後,壞人會逐漸加大刷單任務的數量和金額,同時利用「必須刷滿3單以上才能結算」或者「卡單」等理由,來誘騙應聘者繼續投入本金。如此手法,周而復始,直至應聘者生疑不再接單。案例3:微信免費送禮物活動。
5月22日,小季在家玩微信,通過微信好友推薦加上一個朋友。然後對方告訴小季說:「現在有個活動,一條價值700元的手鍊免費送。」小季聽了比較感興趣就跟對方聊了起來,聊天過程中對方設下各種圈套,使得小季上當。然後按照對方的要求操作,分二次通過支付寶掃描對方二維碼,被騙6380元。
警方提示:俗話說的好,天上不會掉餡餅。碰到類似免費贈送活動,自己千萬要留一個心眼。對方發給你的二維碼不要輕易去掃描,對方問你要驗證碼不要給,給了很可能你銀行卡裡的錢就被轉走了!(特別提示:這種免費送活動不予理睬是最好的選擇!)
案例4:網上辦理貸款。
5月13日,李某用手機上網,無意間發現了一家「平安普惠」的小額貸款公司。恰巧李某資金緊張也想貸點款,然後他就在平臺上填寫了個人資料。填完後對方就發給李某一個銀行帳號,稱需要打錢才能激活。李某信以為真,隨後先轉了2000元。至5月13日11時,對方一直在以各種理由誆騙李某,使得李某前後分五筆將17000元轉給了對方。5月22日對方見李某已經有了警覺騙不到錢了,就將李某拉黑。李某才發現被騙,損失價17000元。
警方提示: 未放款卻先收費 ,放款之前先收費是無抵押貸款最常見的伎倆,貸款被騙受害人中,十有八九就是掉進了這個坑裡。騙子抓住借款人急於求成,而常識缺乏的心理,第一步先取得信任,號稱只需要提供「身份證」之類的信息就可以拿到借款;第二步,編織各種理由,提前收取借款人的費用,通常以材料費、保證金等由頭忽悠借款人上鉤;第三步,當借款人將錢打入對方的帳戶後,對方會以各種理由拖延,想方設法讓你打更多的錢過去,最後直到你懷疑被騙才將你拉黑。
最後小布盤點了10種長盛不衰的網絡騙局以及警察蜀黍教你10招預防詐騙,請務必仔細看,記在心裡哦!
趕緊轉給你身邊的朋友們吧!覺得信息不錯的親們就點個Z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