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巨製短片:「狹小的世界」

2021-02-20 環球音影

同影片標題一樣,抨擊人類思考問題的狹隘性。

影片從起初的三個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去分析一個外星人,它有什麼目的,他心理想什麼,是惡意的還是善意的,隨著影片走到中斷三位專家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邏輯,到最後釋懷和想通了,其實外星人到底有什麼目的根本和外星人本身無關,它從未表達過什麼,一切都是人類自己在臆想猜測。

人類遵循著自己理解的自然規律去判斷一個新事物或者未知事物,一開始就假設外星人的到來只有兩種可能,要麼入侵要麼幫助人類。

然而外星人兩者都不是,人類才開始醒悟0和1之間存在著我們未知的或超出目前人類理解範圍的灰色地帶。

我們用已知世界的知識去看待未知數的問題是不可取的。就好比某些根本沒有答案的問題,宇宙之外是什麼?人類所知範圍根本無法解答。

影片在劇情和表達上與《降臨》有些相似。全片頗具深意、細思極妙。

首先畫面很棒,15min的影片也很有故事感。

想從非科幻的方面解讀一下。總覺得這部影片指向的是人類的內心世界。

片中塑造的外星生物,軀體龐大造型怪異,行動遲緩脾氣溫吞,它扮演的是一個觀察者的角色。或者說是一個圍牆之外的觀察者,它存在於這個世界,卻與這個世界無關。

就好像企圖進入別人世界的我們。

其實我們眼中的自己,別人眼中的我們,都有著「外星生物」的某種特質。

對於別人的注視我們開始會驚異,然後我們會漸漸忽略;對於生活的某種改變我們會抗爭,無果後我們選擇習慣;對於在意的人和事,我們會賦予其合乎自己思維規律的解讀。

有人說有想像力的人會因為不合群而孤獨,其實是孤獨的人更容易有想像力。

我們把自己投射到別人的表面,我們總以為對方是透明的,其實對面鏡子裡的只是你尚未認識的自己。

「在我們內心無法預知的空洞內,其實蘊藏著最好的我們。」

就好像是社會給社會觀念開了個玩笑。看吧,你這麼渺小,可其實自始至終只有你自己。

最後一幕的回頭,海灘上空無一物,因為它從來不是一個question,而是answer。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環球音影」

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歐洲太空總署短片!比碟中諜5還好看!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文藝更需要分享<<<| 文藝 | 生活 | 魔都 |「Ambition」(雄心)這部科幻短片由波蘭視效電影公司 Platige Image 與歐洲太空總署共同出品,Aidan Gillen 和 Aisling Franciosi 主演,在冰島拍攝。
  • 頭條 「我們有話要說!」美反同婚短片10天吸逾百萬觀看率
    (照片來源/YouTube擷取)美國一部最近推出的反同婚短片,短短10天在YouTube上就吸引「超過百萬人次」觀看。 「我們在這裡是因為我們有話要說,而且我們不再害怕把實話說出來!」2分半鐘的影片裡,有6個人依次勇敢站出來,表達他們反對同婚的想法。「我相信婚姻是一男一女之間的結合。」這部名為〈你並不孤單〉(Not Alone)的影片,以黑白色調呈現。
  • 東京電玩展「人形機器人」逼真得太過分了?
    現在通常每次展覽舉辦四天:第一天為專業人士參觀日,只對遊戲業內人士和媒體開放;第二天至第四天為一般開放日,對所有參觀者開放今年家用主機遊戲表現強勢,各遊戲大廠紛推出新作,包括PS4平臺的《魔物獵人:世界》、《巨影都市》、《底特律:變人》等都十分受到玩家期待,有日本網友在會場拍下了《底特律:變人》攤位展示的「人形機器人」,直呼從表情、眼神到皮膚的質感,完全無法區分出「她」與真人的差別,PS4
  • 驚悚短片推薦:《世界奇妙物語》
    在電視劇部分播放期間,還播出過一些特別篇,如春、夏、秋、冬、七夕、聖誕之類,1995年後變為春、秋、冬季特別篇,而1997年後則固定為春、秋季特別篇,每年播放兩季,每集5個故事,直到現在。故事的內容大多由都市傳說改編。講述一系列的精彩懸疑奇幻的故事。以下是網友評出的一些高能短片,大家可以酌情觀看。
  • 東京電玩展「人形機器人」逼真得太過分了!網友都想娶回家...
    最近,遊戲界盛事「2017東京電玩展」24日落幕,日本網友「Akiphic」在推特上傳了一段25秒的短片,影片中的Show Girl外表看起來與真人無異,但是一舉一動都像是科幻電影或者視電玩遊戲中的機器人。
  • 9月13-14日新聞--John Morrison的科幻短片
    4.WWE在本周SmackDown繼續在渲染一名神秘女選手的到來,短片中透漏了角色更多的部分包括她的金色長髮,但沒有任何臉部特徵.在本周的短片發布後社交媒體上目前主要的猜測變成了Carmella.
  • 開學了,看看世界各地的同學們午餐都在吃什麼 短片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耳熟?這句經典的開學致辭,提醒著積極向上的青年們:是的,馬上就要開學了。別人家的午餐盒 | 時長:1'18這支由 BuzzFeedBlue 製作的短片,整理了許多個國家的新聞報導、官方報告,總結了在這 10 個國家的校園裡,同學們中午都在吃什麼
  • 【Youtube大熱視頻】「哨牙仔」搵工難 網片拍出共鳴
    網片「你的樣子如何-見工篇」敘述一名男生,見工時因怕暴露「哨牙」,用盡方法遮掩而笑料百出。片段上載Youtube一日,吸引逾二萬人觀看;網民大讚有趣外,部分人深感有共鳴。  片中主角阿明畢業自海外著名大學,惟外表不討好,101次求職全數被拒。
  • 「超犀利趴6」重頭戲「世界好大趴」8/7.8.9 南港展覽館三天三夜轟趴
    「超犀利趴6」重頭戲「世界好大趴」8/7.8.9
  • CG打造的中國賽博朋克之城,看完這短片我膝蓋骨跪碎了!
    NO·1從《銀翼殺手》中塑造出的人工智慧和未來世界,到《攻殼機動隊》中對未來城市和人類生活的預測,再到今年爆火的成人動畫神劇《愛、死亡和機器人》,賽博朋克已經成為了一種主流的科幻視覺風格。這部短片滿滿的工業科技感,霓虹閃爍、虛實相映。攝影師化身城市的「頭號玩家」,在普通的景觀之上用CG特效創建了一個未來世界。不少人看完此片都連連稱讚後期實在太強悍了!滿足了我們打造中式賽博朋克城市的所有幻想。
  • 你不知道的未成年網絡色情,除了「文愛」還有「磕炮」|女孩別怕084
    事件裡提到的「文愛」,是指用文字對話模擬性交過程,滿足雙方性慾。 它其實並不是個新事物,十幾年前就有小黃文在各大貼吧流傳。 現實生活裡,文愛一般是異地戀人用來維繫感情的一種方式,通過互傳色情簡訊溝通,因為涉及對性的描寫,不會也不應該在未成年人間流傳。
  • 愛回家之開心速遞|「大小姐」林淑敏重操故業衝上雲霄KC Terry做機長「chok贏」麥大力
    處境劇《愛回家之開心速遞》將會播出「飛機上的黑名單」,大小姐龍力蓮(
  • 淫底球星老婆全裸短片流出
    惑波經臨場推介:15815961111(可加同號微信)阿根廷前鋒莫路伊卡迪今季被國際米蘭外借去巴黎聖日耳門,但佢嘅惹火老婆娜拉(Wanda Nara)仍然留喺義大利電視臺擔任主持工作,呢位32歲索爆人妻趁老公唔喺身邊就曳曳,喺社交網上戴一段全裸短片
  • 「我是胖虎, 今天我出席了大雄的葬禮」火爆香港Facebook
    很久沒坐上這狹小的時光機了,有幾次跟大伙兒冒險我還差點被拋出去。如今,時光機變得空蕩蕩,只剩我一個。 人長大後,就會變得害怕看到未來,怕現在付出的努力徒勞無功。又因為大家都在「現在」中拼命,忘卻了「過去」重要的人和事。 某次,我在雜貨店裡工作,大雄邀請我一起坐時光機,但被我拒絕了。
  • iPhone 6S用家心得搶先看:「歷來最好」
    蘋果公司最新智慧型手機iPhone 6S明日開售,網上已開始流傳新機的「用後感」(用家心得),指出6S在短片及網站的載入速度明顯較前代理想
  • 臺男驚見女友人被偷拍交歡短片放上網 渣男:你看過爽到還兇什麼
    一名臺男最近在Dcard討論區上分享,指自己觀看成人短片時,看到一名男性好友與女友的親熱短片上載到網站,於是立即與他聯絡。不料好友竟然承認是自己偷拍的,樓主之後通知好友的女友,對方知道後立即哭了起來,更說不知道可以怎麼辦。樓主最後在帖文中呼籲女孩們一定要想方法保護自己,「如果你的朋友們看到你的影片,你覺得你能接受得了嗎?
  • 「酒釀桂圓」,臺灣第一個登上世界舞臺的殿堂級麵包!
    這並不是因為這款麵包帶他邁上了世界麵包殿堂的高峰,而是其中揉合著他對母親、故鄉點點滴滴的愛意,被世界看見、認同、肯定「吳寶春」背後的那些溫柔前牽絆。從小到大,在外受到挫折或心情低落時,我只要看到媽媽就能獲得力量。無論家裡再怎麼貧乏,她都沒有忘記在冬至為兒女煮上一鍋桂圓糯米糕,溫暖兒女的心。
  • 2015臺北電影節「醉‧生夢死」最大贏家(附得獎名單)
    ‧生夢死」奪得,「醉‧生夢死」拿下影帝、男女配角、最佳劇情長片獎,又再得百萬首獎,成為今晚大贏家。「醉‧生夢死」一舉拿下百萬首獎、最佳劇情長片、李鴻其拿下影帝、呂雪鳳得最佳女配角獎、鄭人碩得最佳男配角獎,共5大獎,成為今年臺北電影獎最大贏家。◎2015臺北電影獎頒獎典禮18日晚間舉行,劇情長片「醉.生夢死」劇組亮相。
  • 街頭大螢幕直播A片 網友:「這個城市要火了」
    網路近日熱傳一則名為「這個城市要火了」的短片。
  • 電影 | 《2001太空漫遊》:最偉大的科幻電影
    許多人以為《2001太空漫遊》是2001年後的電影,其實影片於1968年上映的,它是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一部科幻片,根據科幻小說家阿瑟·克拉克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影片獲得當年最佳美術指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4項奧斯卡獎提名,獲最佳視覺效果獎,獲1968年英國電影學院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最佳美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