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11月3日電(記者 李鵬)一個中國中部的小縣城,40年內聚集起1000多家以化妝刷為主打產品的羊尾毛加工企業,出口量佔中國八成以上。有「中國化妝刷之鄉」之稱的河南鹿邑縣上演了「一把羊毛刷闖世界」的創業故事。
鹿邑縣是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的故裡。如今這裡以6.6萬從業者、每年萬餘噸的羊毛和尼龍毛產能成為世界最大的化妝刷生產基地之一,產品遠銷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40年前,這些「羊毛掘金者」還曾為「羊毛廢品」頭疼不已。
1977年,鹿邑縣23歲的小學老師謝國銀在天津第一次見到做外貿的親戚把羊毛賣到幾十元一斤時,大吃一驚,「沒想到羊毛居然比羊還貴!」當時的鹿邑縣是個養羊大縣,幾乎家家戶戶養羊。羊被屠宰後,大量的羊毛派不上用場,甚至被視作垃圾丟棄在路邊的溝渠。
謝國銀從天津帶回來的見聞,讓當地的幹部和農民興奮不已。不久,在張店鎮大謝莊村,鹿邑縣誕生了第一家村辦尾毛加工作坊。創辦初期用料不大,作坊的農民就用板車就近收集廢棄羊毛。隨著產量增加,板車換成了自行車,按每斤1毛錢收購,仍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外貿訂單。
八十年代在改革開放的帶動下,鹿邑縣尾毛加工作坊如雨後春筍,一些人邁入「萬元戶」的行列,有了資金和技術的積累,甚至紛紛到東部沿海開辦企業。
「通過和外國客商接觸,一問價格,每公斤100多元,而中間商最高才給我們不到80元。」當年南下廣東創業的河南億鑫源化妝有限公司董事長謝紹鋒這樣解釋「出走」的原因。
進入二十一世紀,鹿邑縣創業者走出去創建的化妝刷企業已經遍及深圳、東莞、義烏、寧波、天津等中國各大沿海城市,並成為寶潔、歐萊雅、香奈兒、玫琳凱、雅詩蘭黛等國際大牌的化妝刷代工商。
然而,這個人口超過100萬的鹿邑縣2014年人均GDP只有2萬元。
2015年,隨著中國產業轉型升級、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遷移以及中國針對貧困落後地區大力推動脫貧攻堅,這把活躍在世界各國女人臉上的「鹿邑造」化妝刷再次引起了當地的注意。
「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創業就業是關鍵。」鹿邑縣委書記梁建松說,尾毛加工是鹿邑的優勢產業,把鹿邑走出的化妝刷企業吸引回來,形成集聚優勢,將有力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一個名為「鳳還巢」的工程開始實施。鹿邑縣決定,在當地規劃建設一個以化妝刷特色小鎮、化妝刷街區等為載體的800畝化妝刷產業園,以吸引鹿邑籍的化妝刷從業者返鄉創業投資。
如今,這個園區已承接返鄉創業投資企業100多家,形成了尾毛、口管、鋁皮、木柄、拉絲、箱包等配套完整的化妝刷產業鏈,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化妝刷生產基地之一,並誕生了50多個化妝刷自主品牌,年產值超過35億元。
現在,鹿邑縣每年接待來瞻仰老子故裡的中外遊客近800萬人次,返程帶一把化妝刷成為一種新風尚。
文:李鵬 圖/任輝
監製/周文志 審核/胡永濤 編輯/牛媛 楊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