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動就胸口痛,一提傷心事就胸口痛。
多走幾步路,胸口就痛,還喘不過氣來。
突然胸口痛,還頭暈、出冷汗。
胸痛就是心梗嗎?
面對胸痛,該如何應對?
今天,奉化日報聯合奉化人民醫院,正式啟動2017年「醫療大篷車,千家萬戶行」大型公益活動,首站走進蓴湖!來自奉化胸痛中心相關專家和醫生,現場為群眾答疑解惑。同時,奉化人民醫院還派出多位醫師和醫務人員開展義診活動,為廣大群眾送去健康和溫暖!!!
▼
▼
此次參加大型公益活動的醫生主要有:內科副主任醫師梁靜芝、心內科主任醫師張丹、心內科醫師蔣光君、外科主任醫師鄔繼雲、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林玄威、內科醫生張世明等。另外,我們蓴湖衛生院的幾位醫務人員,也來到現場為群眾服務。
很多小夥伴可能還不太清楚:2016年11月,奉化「胸痛中心」在奉化區人民醫院落戶,隨後胸痛中心網絡醫院建立,為胸痛患者開闢了生命的「綠色通道」!真的是一樁大好事大實事!!
記者
以前心梗塞等病多見於老年人身上,現在年輕人發病的也越來越多,這病是否有年輕化的趨勢?
心內科主治醫師 張丹
如今心血管發病率越來越高且年輕化趨向非常明顯,主要因素是如今年輕人工作生活壓力大、飲食習慣不健康、缺乏運動等。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吸菸,吸菸會引起心血管發病率的增高。
心內科主治醫師 張丹
奉化人民醫院接收過的最小年齡的心肌梗塞患者是24歲,前段時間也剛接診了一位26歲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至於30歲以上的患者則是非常多,基本上每個月都能碰得到。
記者
市民一般不太會去注意心血管疾病,那麼出現什麼徵兆時需要提高警惕?
心內科主治醫師 張丹
最典型的症狀是胸部悶痛,其他表現可能會有悶、喘不過氣、上腹部痛,甚至於手部麻木。
心內科主治醫師 張丹
我有16個字要送給年輕人:「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戒酒、心態平和」。
心梗發生,只有極少數的時候是瞬間失去知覺,大多數人心梗會經歷一個出汗或者胸痛的過程,此時必須開始抓住寶貴的時間自救或者指導親人採取正確的行動。最最關鍵的是:保持鎮定,第一時間撥打120,告知準確地址。
▼
▼
1、當患者突然倒地,請大聲呼喚,判斷是否有意識喪失;
2、觀察10秒患者胸部有沒有起伏、頸動脈是否搏動,判斷是否還有呼吸;
▼
3、如果沒有呼吸,應立即呼叫120;
4、施行胸外按壓,進行心肺復甦;
(1)部位:部位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胸骨下段。
(2)手法:以掌跟按壓,兩手手指扣在一起,蹺起離開胸壁手指基本與肋骨平行。
(3)用力方向:手肘固定、手臂伸直、肩膀位於手掌上方、按壓力量直接作用於胸骨上。
(4)按壓頻率:100-120次/分鐘,深度≥5釐米。
▼
5、人工呼吸,每30次按壓後2次人工呼吸,此為一組,5組為一個循環直到醫護人員到達。對於沒有接受過心肺復甦專業培訓的普通人,可不要求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時要檢查口腔內有沒有異物,然後開始。要口對口呼吸,2次吹氣,每次1秒鐘,吹氣後繼續按壓心臟。
▼
最後,小編想提醒大家一句
合理膳食、適量運動
戒菸戒酒、心態平和
擁有一個好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