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城市文明的短板
隨地便溺是日常不文明行為中最為惡劣的一種,尤其是發生在代表先進文明的城市。這種陋習,無論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都是個人文明素質修養不夠的表現,全社會必須對這種醜陋的行為進行譴責。
在衛生死角隨意便溺,已經屬於不文明的範疇,更有甚者,還在不斷突破道德的底線。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車來車往的大街上,有人憑藉一堵牆或一棵樹就可以行方便之事,全然不顧過往行人的感受。被人勸阻後,不是羞愧而逃,反而振振有詞,幾欲動手。那斑斑尿跡,汙染了空氣,黯淡了文明。
不能隨地便溺,這是連幼兒園小朋友都知道的道理,在成人世界裡卻屢屢被違反。實際上,根子還是在教育。孟子說,羞惡之心,人皆有之。之所以羞恥感喪失,邪氣上升,正是成長過程中接受了與正統思想不一樣的教育的緣故。久而久之,習以為常,遂麻木不仁。
當一個人失去了最基本的價值判斷,不知禮儀法度,不辨是非美醜,雖然衣著光鮮,或者還從事體面的職業,以現代人標榜,但他的血液裡流動著的是可怕的野蠻。
而且,這種不文明的因子在短期內還不能完全禁絕,還會向社會蔓延和向下一代傳遞。從善如登,從惡如崩。一個人的陋行,汙染的不僅是自然環境,還有文明的河流。需要真正拯救的,恰恰是一些成年人。
一個成年人的行為習慣基本成型,將其一百八十度扭轉不是說沒有可能,但必然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我們要以身作則,明辨是非,以實際行動喚醒其羞恥感,使其自省。更要堅決亮明態度,向這種陋行說「不」,形成強大的輿論場促其轉變。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取決於生活在其中的每個個體。我們不要做那塊短板。
(文小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