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促進海洋科技成果落地山東

2021-02-15 海洋網

中國科學院-山東省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11月15日在青島舉行,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聚集高端創新資源,依託山東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打通成果轉移轉化過程中「政產學研金服用」全鏈條通道,在山東布局高端合作項目。

對接會上18項科研成果、3項戰略合作協議以及「東亞海洋科技合作交流平臺」籤約落地。除此之外,來自中科院微生物所、長春光機所、大連化物所、金屬所等12家單位的200項成果向160多家參會企業集中發布。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科技處副處長李鵬表示:「整個對接會主題比較鮮明,把研究所的產品、信息和情況帶給企業,把企業的需求轉移到研究所,通過這種形式,用高效、有效的方式實現了技術和產業的合作。」

2018年,以海洋所為依託,中科院整合12家研究機構在青島共同組建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豐富了山東在海洋領域的創新要素。同時,中科院海洋所作為主體之一,成立山東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首批入列山東省創新創業共同體。

以此為平臺,中科院高端創新資源對接山東轉型升級對科技的核心需求,2019年以來有300多項科研成果走出「象牙高閣」,為推動山東海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供給。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王凡表示:「把成果轉移轉化的七個要素聚集到一起,就是把這些利益攸關方鏈條建立起來。導致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最關鍵的最後一公裡中斷的要素很多,希望能一磚一瓦地把它們碼起來。」

來源:閃電新聞

相關焦點

  • 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閉幕 取得五大成果
    組委會方面稱,這個被譽為「中國海洋第一展」的展會,促進了海上互聯互通和各領域務實合作,推動了藍色經濟發展,推動了海洋文化交融。據組委會介紹,2019海博會主要取得了講好推進海洋強國戰略的「中國故事」、展示進軍海洋挺進深藍的「中國力量」、搭建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中國平臺」、助推形成海洋經濟國際合作的「中國方案」、合奏先行示範逐夢海洋的「深圳樂章」等五大方面的成果。
  • 清華SIGS承辦中國海洋工程科技創新論壇
    10月16日,2020中國海洋工程科技創新論壇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
  • 書訊 | 楊國楨:《海洋文明論與海洋中國》韓文版
    進入海洋世紀,海洋的地位日益提高,「未來文明的出路在於海洋」這句名言,得到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和贊同。認識海洋,開發海洋,利用海洋,經略海洋,治理海洋,保護海洋,為人類社會發展創新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舞臺。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海洋人文社會科學悄然興起,不斷產生新的成果,作出新的貢獻,成為人類知識和學術積累的新增長點。
  • 不可忽視的海洋汙染
    2007年起我國開始了海洋垃圾包括塑料垃圾的常規監測。2016年起,我國開始對近海微塑料進行監測。2017年7月,我國第8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啟航。本次北極科學考察是我國首次執行北極業務化觀測任務,微塑料首次被加入監測項目。這也意味著我國將微塑料監測拓展至亞北極和北極海域。
  • 七大海洋產業聯盟看看有哪些
    日前,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產業聯盟總部暨山東海洋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在青島藍色矽谷核心區成立。該聯盟包括海洋裝備產業聯盟、海洋動力裝備產業聯盟、海洋化工產業聯盟、海洋生物產業聯盟、海洋水產品精深加工產業聯盟、海洋食品產業聯盟以及在聯盟總部成立儀式上揭牌的海洋觀測裝備產業聯盟共7個分支聯盟。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大水面生態淨水漁業研究中心共建籤約儀式順利舉行
    為進一步促進千島湖生態淨水漁業技術與模式研究和應用推廣,為千島湖保護水生態環境提供科技支撐,解決大水面生態淨水漁業發展中面臨的技術難題,提升千島湖漁業的影響力,拓寬科技成果轉化的平臺,積極探索產學研合作新途徑,加快推動全國大水面生態淨水漁業和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簡稱中科院水生所)、淳安縣人民政府、杭州千島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千發集團
  • 【世界海洋總部大廈】外觀猶如海洋波紋
    挪威近三分之一國土在北極圈以內,漁業資源豐富,該國海洋水產品產量大,而且出口率非常高,是世界重要的水產品出口國,其中三文魚出口佔到全世界的
  • 【新聞】美贈菲律賓一海洋研究船
    據菲律賓《商報》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去年承諾贈與菲律賓的1艘海洋研究船,已在美國加州完成移交,航返菲律賓。
  • 【熱點資訊】碧沃豐生物科技保護海洋環境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海洋的面積佔了71%,海洋是人類生命的搖籃,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第二空間。但人類向海洋排放的汙染物正在威脅野生動物的繁衍生息,對海洋造成了嚴重破壞,也威脅著人們自身的安全與健康。目前,我國已出臺了保護海洋環境、維護海洋健康生態系統的相關政策,「大力發展藍色經濟,保護海洋環境,建設海洋強國」已寫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個人、企業、團體、政府都有義務保護海洋環境,與海洋和諧共生,互利共贏。碧沃豐,致力於通過自然的力量解決環境汙染問題,擁有豐富的治汙菌種庫,50多種微生物治汙菌劑,可針對性地解決不同類型的環境汙染。
  • 頂尖科學大咖見證溫縣院(校)地科技合作籤約!
    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校長郭東明,北京工商大學科技處處長左敏、天津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杜欣軍、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生物物理研究室主任周利斌、南京工程學院工業自動化研究所副所長張建華以及5所院(校)的專家、教授應邀出席籤約儀式。
  • 海洋汙染
    海洋汙染(marine pollution)通常是指人類改變了海洋原來的狀態,使海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
  • 另闢蹊徑:海中求寶,海洋紡織業嶄露頭角
    隨著福建海洋強省戰略的推進,海洋資源得到越來越充分的開發利用,海洋生物也更多地被運用於各個行業。今年第十三屆中國 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的海絲館裡,一匹匹色彩鮮豔的布料吸引了眾人駐足詢問。  海絲館怎麼會出現紡織產品?
  • 中科院南海生態環境工程創新研究院(籌)召開2019年度學術委員會會議 | 舉行學術委員聘任儀式
    與會院士、專家充分肯定了創新院建設以來取得的卓越進展,同時也對創新院頂層設計、研究交叉融合、隊伍凝聚協作、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創新院「十四五」規劃重大突破方向負責人龍麗娟、林強、任海、盛松偉、王春在研究員分別作了規劃方向報告。
  • 世界海洋日,我們在行動
    #6月8日世界海洋日,我們在行動# 無境深藍×KGU-V王俊凱粉絲公益×深圳追浪 PADI 五星教練發展中心 【深圳 大鵬 楊梅坑】40多人的淨灘+淨海聯合大行動。潔淨水下家園,守護蔚藍海岸,我們態度堅定!飯隨愛豆,誰說明星粉絲不能正能量?
  • 浙皖閩贛精準基因組醫學研究中心籤約揭牌儀式在衢舉行
    10月15日上午,浙皖閩贛精準基因組醫學研究中心籤約揭牌儀式在國際大酒店舉行,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所長薛勇彪一行9人,市政府副市長王良春出席籤約儀式,市衛健委黨委書記、主任廖利軍為活動致辭,市政府副秘書長蘭國雲主持籤約揭牌儀式
  • 我國將創建178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
    經濟日報山東煙臺10月25日電 記者喬金亮報導:全國海洋牧場建設工作現場會25日在山東煙臺舉行,這是首次以海洋牧場為主題召開的全國性現場交流會。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說,我國將重點推進「一帶多區」(近海和黃渤海區、東海區、南海區)海洋牧場建設,到2025年,在全國創建178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
  • 海水淡化產業與海洋領域改革開放被劃重點,山東下一步的海洋發展方向是什麼?
    ,聽取今年以來省委海洋委工作情況匯報,審議《關於海洋強省建設工作督查情況的報告》《關於支持海洋戰略性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山東省海水淡化產業發展三年推進計劃》等文件,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會議指出,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海洋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我們加快海洋強省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確保黨中央關於海洋發展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 中國海洋大學培育出牡蠣新品種 「海大1號」長得快賣相好
    中國海洋大學培育出牡蠣新品種 「海大1號」長得快賣相好2014-04-10 08:1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半島都市報        瀏覽量: 1679 次 我要評論   記者&nbsp劉雪蓮&nbsp實習生&nbsp劉愷琦  對於熱愛海鮮的青島人來說,牡蠣也就是海蠣子,是很多人的大愛。
  • 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如何解決海洋問題?
    人工智慧技術是利用大數據解決問題的最高效方式。
  • 中國科學院太陽能光—化學轉化研究中心落戶大連
    中國日報網消息:11月16日,中國科學院太陽能光—化學轉化研究中心正式落戶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太陽能行動計劃是中國科學院為形成支撐我國太陽能產業發展的科技創新體系於2009年1月啟動的,要在中國科學院內建設5個太陽能技術研究中心,其中太陽能光—化學轉化研究中心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李燦院士任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