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大踏板市場空前熱鬧,競爭也異常激烈。臺系兩陽已經拉開架勢全面火拼,國產有臺榮探路者、大陽等攪局,而山葉的XMAX300也將在這個月進入國內。那邊剛放出PCX150消息的本田,是不是也會考慮引進佛沙呢?
不論是臺系還是國產大踏板,幾乎都是師從日系踏板,技術上多多少少都有本田、山葉的影子。而作為踏板車發源地的歐洲,踏板車的鼻祖比亞喬,仍然是延續著自己對踏板車的理解,走著一條不同的路子。
宗申比亞喬旗下的阿普利亞SR Max300,就是一款源自於歐洲市場的經典運動大綿羊。上周在北京,參加了宗申比亞喬組織的「馭駕親徵 一路向北」的2019騎尋活動,騎了100多公裡 SR Max300,領略了北京跑山聖地四海的魅力。40臺 SR MAX300在北京山裡騎行,天氣又很給力,一路上遇到很多跑山的車友,雖然總體行進速度不是特別快,但玩得還是挺開心。
同一個品牌,同一個車型,在一起騎行的體驗跟一般的俱樂部跑山還真有很多差別,同樣的車更容易找到相同的話題,大家的認同感會比較強,而且在路上特別醒目,像個團隊。
見到了徐州老鄉,資深喬友前程,他剛從西藏回來,就來參加活動。我知道前程也是好多年前了,那時候他騎一輛FLY,跑了西藏、新疆等地,十四萬公裡沒修過。
還遇到了浙江老鄉,來自嘉興的小姚,第一批的SR Max300車主,他與SR Max300的故事就像一部感情史,改裝也花了不少心思。
關於SR max300的評測、車友報告都比較多了,這也是一款命運多舛、備受爭議的摩託車,喜歡它的人不離不棄,不喜歡的,有一萬個理由去噴它。
拋去那些是是非非的評論,單就騎行體驗來說,國內版的SR Max300雖然動力上與歐版有差距,但最本質和最重要的操控是沒有打折的,彎道裡特別順手,十足的跑山利器;車架也是秉承了歐系車的硬朗,高速和彎道裡穩如老狗;震動的抑制是典型歐洲踏板風格,轉速越高越平順。我想這些東西,可能就是SR max300車主愛不釋手的原因吧。
另外,歐系車的外觀設計、品牌的獨特性也是給車主一種標籤,不從眾,更顯個人品味;還有豐富的配置,大屏幕確實是更加直觀,顯示內容也比較豐富。
回到市場層面,以目前的競爭格局來說,SR Max300雖然以歐系運動風格獨樹一幟,但若要獲得更多的市場認可,還要再產品層面和推廣層面上繼續打磨。
比亞喬每年的車友騎行活動還是非常不錯的,關鍵是能夠一直堅持下來,讓車主更有品牌認同感,這樣的方式我覺得是值得其它品牌學習的。有些品牌也會組織類似活動,但往往弄個一年兩年就不做了,活動僅僅是活動,沒有把活動變成品牌。
比亞喬2019北京騎尋活動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