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馬桂花
攝影 | 得住
「十畝荷花魚世界,半城楊柳撫樓臺」。
昆明城,沒有其他地方能當得起這句讚美,只有它,叫過菜海子,叫過九龍池,現在喚作翠湖,是因為它滿目綠色。
21公頃的面積,水面佔了17公頃,自古而今,翠湖就是鍾靈毓秀之地。
昆明本就是擇水而居的結果,昆明人喜歡翠湖,離它越近越好。過去,我們喜歡它的「翠湖春曉」,現在,又愛上它的「翠湖觀鷗」。
在「城中碧玉」看不到頭的歲月中,它也在以新的驚喜面對我們。
過去,我們以為這裡是老人家的樂園,散步,打拳,唱歌,鬥鳥;
現在,我們看到,無論是腳步匆匆的身影,還是夜跑的腳步,年輕人正重返翠湖。
春天,翠湖裡的紅嘴鷗披上了黑色頭紗,再過段時間,它們就會返回遙遠的西伯利亞。
翠湖觀鷗,與昆明十景之一「翠湖春曉」在這一刻碰了個滿懷。
繁華故地總有新事發生。住到翠湖俊園的第一天,32歲的李唯決定認真把翠湖跑一圈,呼吸春意的同時,完整記下沿線的歷史文物,以後帶兒子去參觀。
李唯是翠湖邊的新人。以前,來翠湖要麼是帶外地朋友來逛景點,或者是匆匆而過。現在,當他以後要與這一泓碧水成為鄰居,與「綠寶石」僅一步之遙,他才發現,以前關於翠湖的記憶籠統而模糊,圍著湖跑了一圈,翠湖的點點滴滴在眼前清晰起來。
翠湖曾是滇池一角,元朝時又叫「翠湖灣」。那時,滇池的波濤晝夜拍打著貢院和雲南大學的校門。狀元袁嘉穀、銀行行長王九齡,兩位經濟學家的舊居正坐落在雲大校門旁。
這個地方李唯很熟悉,因為他站在翠湖俊園12樓的陽臺時,正看見這片兼濟天下的校區和老宅,聚攏著天地靈氣。
明朝,翠湖西路的洗馬河陪伴了鎮守國公——沐英的崢嶸歷史「神駿滇池出,邊塵會蕩平」;
清朝,吳三桂填翠湖建成華貴的洪化府;
此後,朱德、葉劍英就讀在翠湖畔的陸軍講武堂;
雲南王唐繼堯,以及龍雲、盧漢等無數風雲往昔在翠湖水岸湧動;
抗戰期間,朱自清、沈從文、梁思成、林徽因、華羅庚、金嶽霖等大師齊聚昆明,翠湖邊留下了他們的身影;
還是西南聯大學生的汪曾祺,也曾寄宿翠湖旁,記下了「姑娘十七 家住翠湖西 愛吃辣子雞」的笑談。
奔跑在翠湖沿線,就像在摺疊的時空中,無數次與歷史名人擊掌而過。
這裡不僅是城中靈秀之地,更是傳統文脈所在。久在此處,粗魯的人也會添幾分斯文。
翠湖邊的人也讓李唯有了新感觸。原來他總以為翠湖邊都是老人,真正在這裡住下來,他發現人上了年紀同樣可以很酷,一對伉儷走過,彝族刺繡和赤紅圍巾將黑大衣點綴得正好。
他還與打太極的外國面孔偶遇,那應該是雲大的外籍教師吧。他還遇到了像自己這樣的年輕人,也在晨練。
到翠湖邊遊玩,與住在翠湖,感受有何不同?
結束了酣暢淋漓的晨練,李唯走回翠湖俊園的新家,外出買菜的劉太太同他熱情地打招呼,這是老居民對新鄰居的歡迎。
劉太太告訴李唯,她要勸小女兒早上也到翠湖邊跑步,這可比跑步機有意思得多。小女兒一直想參加昆明的城市馬拉松。
作為昆明城的首批豪宅,翠湖俊園現在看起來仍然是令人豔羨的。
翠湖俊園房屋愈久彌新,牆體因定期清洗和保養,在陽光下依舊精神地泛著橙紅色光,在翠湖春日的蔥蘢中,與海心亭的金頂唱和往來。
22年前,從南京空運來的雨花石安靜地躺在翠湖俊園,時光的衝刷讓它們愈加鋥亮,和新發的草芽在一起,美得相得益彰。
海南大葉榕樹身光滑,葉片碧綠肥厚。樹影下遛娃的老鄰居和遛狗的年輕人打著親切的照面,新戴上眼鏡的女孩被保姆接回家,路上她禮貌地向爺爺奶奶問好。
從青雲街仰頭看翠湖俊園,它擁有讓路人羨慕的落地窗,能容納清晨「所有」的陽光。居住在城市文化心臟,卻有格外靜謐的空間,暗合了大隱隱於市的東方智慧。
就在今天早上,李唯的太太開車穿過青雲街去往府甬道,這是她把孩子送到師大附小的第一天。李唯站在落地窗前,目送太太孩子遠去,爾後將目光投向翠湖湖心。
1999年首次開盤時,翠湖俊園住進了一批Old Money(老貴族),那時4000元/平米的價格令人咂舌,不被市場理解。
然而,22年後,翠湖俊園房價漲了10倍,老牌富豪們的房產增值率高達900%。
像李唯這樣的年輕一輩,開始將目光重新投注到翠湖邊,重新審視翠湖俊園這樣的老牌豪宅。
15分鐘抵達師大附小和雲大附小,與雲南大學為鄰,出門散步就是省圖書館、講武堂和盧漢公館。生長在鍾靈毓秀的昆明「小三山一水」的孩子,耳濡目染、文化積澱都要比同齡人更高一些。
特別是早起上學的小朋友還想多睡十分鐘,忘帶作業本的粗心能被輕易化解。
還有知根知底的鄰居,熟人熟面的社區默契,四通八達的便利交通,翠湖邊的酒店下午茶,小眾體驗書店,還有保值穩增的房價和稀缺的翠湖地塊。
這些「翠湖資源」都讓年輕人心動不已,李唯下決心在翠湖俊園買下了12樓的一套住室。
近乎4萬元一平的價格,同22年前一樣,依舊是這座城市房價的天花板,但標價大幾百萬豪宅一進入二手市場,很快就被賣掉。
「翠湖俊園房價很穩定的,而且,穩中還在漲。畢竟這兩年來看房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青雲街上一家大的二手中介告訴我們,春節前,他們剛出了一套153㎡的4室2廳,帶著2個車位,574萬成交,合3萬3一平,而前幾天成交的145㎡的房子,510萬成交,合3萬5一平。「這已經是性價比很高了」。
上善若水,所以,我們想住在有水的地方。有了水,才是春城。
不只是翠湖,昆明城春水汨汨,擇水而居,更多家的感覺。
昆明共有36條水道匯入滇池,九夏雲水旁的採蓮河,景色宜人。
釣魚的老師傅將釣竿向前一揮,掀開河水春天的裙角。青枝綠葉逐漸覆蓋冬日枯黃,漸變的生機讓人駐足,想親眼見證春的最終勝利。
2013年開盤的九夏雲水,均價1.2萬元一平,從它的房產證滿兩年開始,小區旁的中介像夏雨後的菌子,密密叢叢地長了出來。
中介小哥自信滿滿地說:「現在賣2.4萬一平,今年還要繼續漲。」
香樟俊園建於老昆明糧倉舊址上,被20年樹齡的老香樟包裹住,比別的小區更多了些靜謐的厚度。商業和地鐵配套的完善,使這個小區的房價堅挺,2009年開盤均價6487元/平米,2021年初漲到了當時的3.2倍,售價2.1萬元/平米。旖旎的春水倒映著井然的建築,金色錦鯉在水中停駐。調皮的小男孩剛下了興趣班,小野馬一樣衝過水岸,驚動水中魚漫出一池璀璨。毗鄰地鐵站和CBD,星雅俊園的年輕人佔比尤其高,房屋交易率高於同地段其他小區。2008年首開均價6485元/平米,2021年初售價1.84萬元/平米,為開盤時的2.8倍。
一年一年,冬去春來,紅嘴鷗來了又走,往返於西伯利亞和昆明。
李唯覺得自己重返翠湖,也如一隻候鳥。雲大四年,他在這裡度過;畢業十年,他又帶著妻子和孩子回到了這裡。一代人與一代人,就是這樣延續著對於城中碧玉、一池春水的眷戀吧。此刻有家,心中持守著踏浪回歸、再見翠湖的夢想,所謂生生不息,正是我們的生活一直充滿著熱烈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