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設計師眼中的Google: 宇宙裡最值錢的一個偶然

2021-02-13 百度百家

1998年左右的搜索工具長啥樣?你們這些傢伙都太年輕,對Google之前的搜索工具估計都沒什麼印象。好吧,這裡有幾張圖片,大家隨便感受下:

除了這幾個,還有許多別的,但都長得差不多,大同小異。

整個網頁被搜索選項、廣告、贊助商連結以及其他一些跟搜索沒有半毛錢關係的東西堆滿——這些都是什麼鬼?

除了亂得要命,這些搜索工具還有一個更大的短板:搜索結果。那個時代的搜尋引擎——比如Hotbot——其實也能夠從網上抓取內容,但搜索結果卻不能以用戶想要的順序顯示;再比如說雅虎,它可以對搜索結果進行人工匹配,但效果一點也不理想。而且隨著網絡上的內容數量急劇爆發,內容抓取便得越來越像「渾水摸魚」,而人工匹配也顯得有心無力;這些都讓人們在搜索過程中感到越來越來痛苦。

就在這時候……

Google應運而生


哇!不再亂七八糟了(在以後的迭代更新中也是如此)。更重要的是,Google還開發出一套乾脆利落的搜索算法,向用戶提供更有解析力和相關性的搜索結果。

依然記得那天我第一次使用Google的情景。當時我已經在使用引擎爬蟲了——為了找到想要的結果,經常需要在一次搜索中調用數次。我比較喜歡用的是Yahoo! directory,它所推薦的每一個網頁都有很高的相關性;但我知道那是不完整的。結果就在這時候,我收到了我繼父的郵件,郵件中偶然提到了一個名為「Google」的新的搜尋引擎。雖然他並沒說太多,但我自然是願意為了追求卓越而嘗試新事物的。

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猶豫,我一下子被其簡潔的用戶界面迷住了。開始我以為這只是暫時的,因為畢竟Google是個新人,而且身上還打著一個「beta」的標籤;所以我並沒有對接下來的搜索結果有太多的期待。

我搜了。第一次搜的啥已經不記得,我只知道我被搜索結果的相關性徹底震撼。我被俘虜了,從此Google幾乎成為我唯一使用的搜尋引擎。它瞬間使我的上網體驗有了指數級的提升;當然不僅僅是對我而言,其他所有人也差不多。

接下來的16年裡,Google在搜尋引擎上所採用的這種設計理念幾乎沒有變過。通過搜尋引擎,Google成功地將無比龐大的信息資源整合起來——這要是在過去,估計只有調動整個國家之力並花費數年時間才能做到。

這確實是設計上的奇蹟。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谷歌在搜尋引擎上的設計如此成功呢?

Google搜索的天才設計


我更傾向於在三個層面去分析設計。大家可以去看我的"Design thinking, unboxed"一文。

1、戰略設計:打造一種有意義的體驗。

2、互動設計:打造一種有用處的體驗。

3、情感設計:打造一種愉悅性的體驗。

Google搜尋引擎的設計戰略極具前瞻性。全球資訊網自誕生以來,其使用體驗是極其依賴搜尋引擎的;然而1998年的情況卻是:沒有誰能提供既完整又有用的搜索結果,而人們只能默默忍受。而就在這種情況下,Larry Page和Sergey Brin 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們開發出一套算法;這套算法可以用來解析網頁資料庫並進行結果排名,以保證最靠前的結果最具相關性,從而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求。

不僅如此,在徹底解決了搜索問題之後,Google又利用其所提供的搜索服務創造出一種更能增強用戶體驗的收益模式:根據用戶的搜索行為匹配有用的廣告。於是,Google在解決用戶難題的同時又成功地找到了收益模式,這就是所謂高明的戰略設計。

Google同時又提供了一種極其簡約的使用體驗。Google主頁上只有一個搜索框,沒有其他可見選項;沒有任何冗餘的東西,搜索框就被放置在中心位置。這樣,用戶永遠不會搞錯,他們只需要在那個搜索框裡打字並搜索。當然,搜索之後所呈現的結果也是相當簡單。

要從情感設計方面對起初的Google 搜索進行分析,並不是很容易,畢竟它並不如今天的Bing搜索那麼絢麗動人;但是Google在搜索頁上的大面積留白在1998年絕對是引人注目的,甚至可以說是超前於時代。而此後,Google的存在就像是喧鬧混亂的網絡世界裡的一片淨土;它當初的設計框架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一直保留到現在。

一個優秀設計應該是建立在意義、可用性和愉悅感三者協調一致的基礎之上;Google搜索做到了,它夠得上這一讚美。但問題是,在初次的設計大功告成之後,之後的Google在設計上又如何呢?


為什麼Google做不到了?

Google搜索是一個無比優秀並且具備感染力的設計,但是Google沒有再次推出「被好好設計」的產品。Google搜索在設計上的成功,並沒有延續在Google地圖身上,可以說是後者在產品設計上徹底打Google原有的節奏。實際上,Google並沒有「設計」自己的地圖,而是選擇從澳大利亞雪梨的一家名為「Where 2 Technology」的公司收購。

於是,我開始覺得:也許Google起初在搜索上的絕妙設計並由此帶來的巨大成功,只是全宇宙裡最值錢的(至少對Google而言)一個偶然。

從我對Google公司一貫的觀察來看,大概Google最基本的信仰是工程而非設計。Google鼓勵其工程師們去開發一些很酷的產品,然後把測試版釋放出來,最後再通過諸如A/B testing這樣的數據分析再對產品進行反覆調試和改進。這個過程並不需要從用戶的角度介入,也沒有對亟待解決的用戶難題進行調查分析,甚至沒有去了解用戶在Google產品使用過程中的個人體驗。如果這種說法無誤的話,那麼Google在發展過程其實並不是以用戶為中心的,它從根本上缺失了一個由設計層面去思考問題的視角。

Larry Page似乎挺關注設計,但他所強調的是「美」,而不是「通過設計解決問題」。在Page的主導之下,Google創造了全新的設計風格Material Design,並試圖將它打造成所有Google產品統一貫徹的美學風格,從而增強用戶的使用體驗。但在我看來,Google在骨子裡終究是一個工程師驅動的公司,正如Apple在骨子裡是由設計師驅動的那樣。Google信仰的是技術,而設計只被Google用以最後一層的改良和潤色。

就像我曾在我的文章「Disruption By Design」中所說的那樣,我認為唯有「設計創新」——而不是「科技創新」——才能夠推動商業和工業的發展。我認為,在經歷了最初設計方面的驚鴻一瞥和曇花一現之後,Google足以成為一個值得研究的案例:它曾經如此努力地通過科技創新來取得了100分的成績,但是卻遺憾地因為缺乏設計思維而丟失了這個分數。正是因為如此,一些非常牛逼的工程師作品——就軟體說比如Google Wave,就硬體說比如Google Glass——(恕我直言)已經徹底失敗。

Google Wave

Google glass

如果Google不從根本上改變,我並不會對Google能推出一些有重大意義的設計性創新抱多大希望。當然,由於Google在工程產出上的巨大體量,它比其他多數小公司更有可能在另外一項偉大的設計創新中震驚世界。

最後,讓我們想像一下:憑著自身如此強大的技術資源,如果手下再多幾個懂設計思維的人,不知道Google會幹出多少改變世界的事。

文章來自科技自媒體平臺百度百家,版權歸作者。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百度百家是百度旗下自媒體平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 原創自媒體平臺之一。關注科技領域行業動向、引領輿論風向。

長按右側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Igor Morski:一個設計師眼中的超現實主義世界
    Morski解釋了他在Wprost雜誌無意中穿插的超現實主義風格:「我必須承認,這給人一個很好的印象,因為人們不熟悉Photoshop和許多插圖,好像插圖所示的都是真的,尤其是政治家的蒙太奇照片。Morski決定用Photoshop技術創作一些揭露現實背後隱藏的真實世界的插畫,這些作品看似顛倒了黑白,所以很快人們開始稱他為超現實主義者。
  • 斯坦·李:如何用一生創造一個宇宙
    想像一下吧,我們的「漫威之父」或許將變身漫畫特工,一邊在好萊塢大佬之間穿梭遊走,一邊順手拯救一下世界,就像他筆下的漫畫角色一般……斯坦·李一生的電影,廣告語應該是:統治宇宙的最佳方式,就是自己創造一個宇宙!實現這樣的人生,他只用了四步。一片空白的大腦能憑空生出一個漫畫宇宙嗎?斯坦·李將用親身經歷告訴你不能。
  • 塔羅佔卜:朋友眼中你是一個什麼人
    現在就讓我們來為你做一個塔羅心理測驗,透過這個測驗我們就可以知道,在朋友眼中裡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進而知道我想要做哪些細膩的調整,或是就很享樂在自己的個性裡,為自己創造更多穩定的能量。現在邀請你閉上眼睛,深深的吸氣,慢慢的吐氣,讓自己的心緩慢下來,專注在自己,專注在呼吸讓自己很專心,把心靜下來,之後再邀請你慢慢的張開你的眼睛,看著眼前的六張牌,做出你直覺的選擇。
  • Android設計師訪談:Google專業開發者養成記
    故此作為一個 GDE, 我們可以插入到設計師與開發者之間, 對設計師說: "嘿, 除了做出那些花裡胡哨的設計之外, 你需要讓開發者弄清楚為什麼要把東西做成你想像的這樣, 為什麼這對用戶交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為什麼這個圖標是有意義的. 你不能隨便用另一個圖標去表示這個操作, 因為... " 如此這般, 等等.
  • 「核桃」說疫情:一個五年級學生眼中的世界
    報名參加這次活動時,大人們希望我思考自己眼中的世界,那我眼中的世界和別人眼中的世界是一樣的嗎?肯定不一樣。我想,在蒲公英眼裡,世界是一望無際的土地,它就紮根在這土地上;在大人們眼裡,世界是一個大大的競技場,優勝劣汰,只有自己足夠努力,才能更好地生活下去。而我覺得,世界是一個公平的轉盤,他不會每次都帶來大獎,有時也會帶來災難,就像疫情一樣,讓所有人都很難受。
  • 文字排版:Google字體如何搭配組合
    點擊上方藍字,把我設置為星標☆吧現今中文字庫中的字體已有數千款之多並每年都在不斷增加著,紛繁多變的字體讓設計師不時會犯
  • 又倒了一個設計師品牌還是剛獲融資:Jonathan Saunders結束營運
    成立於12年前的Jonathan Saunders 今年初剛獲得私人投資者Eiesha Bharti Pasricha 的注資,並在7月聘請了品牌成立以來的首個執行長Rupert Maunsell。
  • 港大福利:無限量google drive
    尋找一個好的網盤一直是個困擾我的問題,Dropbox非常好,但空間有限,大陸的各種網盤都是渣渣,本來試用了一下百度雲,但度娘實在不爭氣,體驗非常差。我後來找到了個比較好的方案,那就是gitlab,可以創建無限量的project,每個project有10G的空間,這比github出手大方多了。唯一不足是.git文件夾也是非常佔空間的。
  • 【元典•欣賞】設計師眼中的《穹頂之下》
    柴靜的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這兩天刷爆了我們的朋友圈,成為人人關心的話題,那麼設計師們是怎樣發出他們的呼聲的呢?第一位如果你在佛羅倫斯看到一個成年人踩著梯子、從雕塑和建築上收集灰塵,那麼一定是Alessandro Ricci在為他的畫收集「顏料」——霧霾。
  • 又一個最值錢的「黃金單身漢」要結婚了
    這是女王一天中最喜歡的時間段,她很喜歡孫子輩們能來陪她。It is said that Prince Charles was 『very impressed』 when he met the actress-cum-activist earlier this year.
  • 一個惠州人眼中的廣東地圖是怎樣的,不準笑!哈哈!!
    最近,一份《各省份人眼中の中國地圖》在網上火了起來哎喲不看不知道原來各省份的盆友們都喜歡
  • 亞洲十大旅行勝地榜,上海竟成宇宙中心!
    那麼,你認為上海的哪個地方堪稱宇宙的中心呢今天,我們就來一個大評選看看在上海人眼中哪裡才是宇宙最!中!心!候選地之四徐家匯我徐家匯是最具有前瞻性的!早早1988年就抓住上海軌道1號線的機遇,規劃徐家匯中心。
  • 維爾茨:一個孩子眼中的「史達林主義」
    《破壞史達林的鼻子》的虛與實故事的主角是10歲的Sasha Zaichik,一個生活在蘇聯史達林時代的充滿理想的男孩。由擔任國家安全官員的父親撫養長大,年輕的Sasha是共產主義信徒,他最大的理想,照本書開頭他寫給史達林的信所言,就是加入蘇聯少先隊——成為共產主義者的最重要一步。
  • 一個老外眼中的中國外貿!
    它坐落在某個大山腳下的小村莊裡。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我走進這家空氣中瀰漫著洗護用品特有芬芳的工廠,心裡想:這便是血汗工廠的味道了。這家工廠的老闆是一位嬌小迷人的女士,她堅持讓我稱呼她為「鄭姐」。她姓鄭,她說手底下的工人也都是這樣喊她的,這個稱呼能使她高人一等,在工人當中建立起威信。鄭姐的老公談生意去了,幾個經理陪著接待我。
  • 「宇宙最強舅舅」現在變成了「宇宙最難過舅舅」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ID:zgzs001)綜合梨視頻、網友評論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還記得那位「宇宙最強舅舅
  • 漫威:其實無限寶石一共7個,最厲害的一個在鋼鐵俠大腦裡
    漫威迷都知道,在漫威宇宙的設定當中,宇宙大爆炸之後產生了6顆無限寶石,這6顆無限寶石分別隱藏在世界的不同角落,他們都具有著非常強大的魔力
  • 馬丁匯 · 薩裡郡 | 當設計師們把英格蘭的老爺車玩壞了...
    旅行最重要的就是隨行的人,和不同的朋友旅行所帶來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也希望通過中英設計交流論壇讓英國設計師了解到當下中國的設計力量。很期待這次和大家可以共同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共同體驗從英格蘭到蘇格蘭豐富有趣的活動。By the way,英超的球賽切爾西對曼聯,也是這次最期待的行程之一。
  • CNN眼中,全球10個最棒的恐龍博物館,有一個在中國哦!
    在美國,喜歡恐龍是一個非常全民化的現象,甚至有一個專業的詞,叫做「小男孩的恐龍階段」。每一個小男孩都會有這樣的情節,在一定的年齡裡非常喜歡恐龍。雖說,這些曾經統治地球的生物在現實生活裡已經不存在了。但我們仍然可以在博物館裡,近距離感受他們的龐大與震撼……這裡的重要藏品多是出土於20世紀的坦尚尼亞,物種種類繁多。
  • 「40種最奇葩的鞋子設計,真是一個比一個難看!」
    最近網友@方響屁發起一個話題:#最醜鞋子大賽#看完網友的評論
  • 一個偶然看到的麻將高手筆記...
    對牌姿有一個總體的印象,然後乘機理牌。2、九摸不和牌,再摸防炮牌這是防炮牌的經歷談。當開盤後抓牌抓到第九張牌前後的時時候,這是一個分界點。普通狀況下,聽牌的狀況呈現了,場上呈現了風險場面。在抓牌出牌的時候,頭腦中一定要有險牌認識,出牌要謹慎。實戰中,失手點炮了,本人卻混然不覺,反而驚訝,以為不可思議。所以,見九防險,這是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