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變成這個樣子了……」10月2日下午,中山市石岐區中墾天橋下,來自湖南張家界66歲的陳大姐緊緊抱住一名衣衫襤褸的流浪漢,嚎啕大哭。
這名流浪漢是陳大姐15年未見的兒子陳東(化名)。2004年,在湖南某學校上大四的陳東,因為幾門課程考試不理想,覺得前途渺茫,一向自尊心極強的他放棄學業選擇流浪街頭,一家人苦尋多年未果,直到「讓愛回家」尋親平臺志願者在中山發現他並助他與家人團聚。
10月8日,記者從已帶著兒子回到老家的陳大姐處獲悉,經過國慶假期幾天的溝通,陳東目前情緒已經穩定,並開始習慣了和家人相處的日子。
今年40歲的陳東出生在湖南省張家界慈利縣一個農村家庭,從小就是家人和鄰居眼中的好孩子,他品學兼優,從初中到高中,一直是班裡數一數二的好學生。
2000年,陳東考上了湖南某醫學院。學校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應變能力,這讓生性內向的陳東一直難以適應。大四結束面臨實習那年,陳東看著並不理想的成績單,感到前途渺茫,一向自尊心極強的他默默離開了校園,開始了流浪生活。
志願者張先生介紹,聽陳東講述,這些年,他去過江西、廣西、廣東等地,平時靠撿垃圾維生,困了累了就在附近的橋洞或者長椅子上睡覺。10月1日晚,張先生發現陳東時,他正在中山市工人文化宮附近的室外場所看投影。
張先生稱,在和陳東聊天中得知,實際上,陳東也曾想過回家,但又覺得拉不下面子,索性就這樣流浪了15年。當年,學校發現他不在學校後立即聯繫了其家人。因他曾經說過要去廣州創業,一家人便跑到廣州找他,但一點消息也沒有。
母親陳大姐害怕兒子在外有個三長兩短,便在廣州安頓下來,平時打打零工,忙完就出去打聽兒子的下落。15年來,她唯一的心願就是能再見到兒子一面。
10月1日晚間,志願者張先生發現陳東時,他防備心很強,怎麼也不肯說出自己的具體信息。張先生為了與他拉近距離,決定以流浪者的身份和陳東一起體驗生活,這才獲悉其身份信息。
但張先生查詢發現,當年陳東把戶口遷到學校後沒有完成學業,其戶口資料顯示是學校集體戶口,戶口地點無法核實。
「我只好把他(陳東)的照片發布到讓愛回家江西南康群,很快,南康群志願者反饋信息,此人在8月30日被江西南康志願者救助,但他抗拒救助,隨後又失蹤了,沒有想到一個月的時間他跑到幾百公裡外的中山了。」
張先生說,他隨後立即在網絡上發布信息,很快,陳東的弟弟就聯繫了他。為了穩住陳東,張先生便一直跟隨他度過了一天一夜,直到其家人趕來中山。
10月2日下午4點,見到家人的陳東,臉上看不出一點表情,但媽媽和小姨早已淚流滿面,她們抱著陳東大哭:「找了你15年啊,沒有哪一天不想你啊!」
看著年邁的母親,陳東最終流下了眼淚,醒悟後的他決定以後陪在家人身邊,再也不離開。
10月8日,帶著兒子順利回到老家的陳大姐告訴記者,國慶假期期間,經過和家人的溝通,兒子情緒已經穩定,並開始習慣了和家人相處的日子。
文+/記者 夏亮紅
圖、視頻/志願者提供
視頻製作/黃藝傑
編輯 陳彥
二審 張鵬
三審 黃少石
素材來源 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