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揚州炒飯」新標準在在首屆揚州炒飯全國邀請賽上正式出臺並對外發布。新標準要求,揚州炒飯形態上要達到米飯顆粒分明,晶瑩透亮。色澤上要做到紅綠黃白橙,明快、諧和;口感上要鹹鮮、軟硬適度,香、潤、爽口;氣味上要具有炒飯特有的香味。
據揚子晚報報導,10月23日,揚州一份重達4192公斤的「世界最大份炒飯」刷新吉尼斯紀錄。今天上午,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官程東在揚州宣布:「經過我的現場認證,最終總重量為4192公斤,這是一項新的金氏世界紀錄。」
據悉,該活動由世界中國烹飪聯合會主辦,這是揚州目前挑戰成功的首個金氏世界紀錄。
資料顯示,揚州炒飯,原流傳於當地民間,相傳源於隋朝越國公楊素愛吃的碎金飯。主料包括:秈米飯、鮮雞蛋3—4隻;配料包括:水發海參、熟地方雞腿肉、中國火腿肉、水發乾貝、上漿湖蝦仁、水發花菇、淨鮮筍、青豌豆。
話說,這一份得多少人才能吃完?
美國科學家12年不洗澡 每天還噴細菌
洗澡本是為了清除身體上的汙垢和細菌,但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戴夫·維茨洛克(Dave Whitlock)竟然12年不洗澡,他並不是不愛乾淨的人,而是通過在身上噴灑細菌以保持清潔。
維茨洛克是名化學工程師,他成功從泥土中培育出氨氧化細菌(AOB),並認為這種細菌能避免汗液發臭,皮膚上適當存留部分氨氧化細菌有利於人體健康,但經常洗澡會減少細菌量,於是他每天會在皮膚上噴灑兩次氨氧化細菌化合物。他還補充道,沒有人對每天洗澡這件事做過臨床對比試驗,因此並不能認定每天洗澡是健康的習慣。
《紐約時報》曾報導稱,維茨洛克這個想法源於多年前他的女友問他為什麼馬喜歡在泥土裡翻滾。維茨洛克發現,動物在泥裡打滾是為了讓身上保持足夠的特殊細菌,防止夏天身上汗液發臭。
據悉,維茨洛克研發的氨氧化細菌化合物沒有任何氣味,噴在身上感覺像水,目前已經在市場上出售。
來源: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