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來刷微博,朦朧的雙眼讓別人看起來是這樣子的↓
看到熱搜排行榜,朦朧的雙眼向上一挑,變成了這個樣子↓
六個好友改造一棟大樓?看起來很有趣的樣子,邪魅一笑~
難道是六個男性友人Deep♂Dark,愉快觀影蕉哥佟大為,大聲呼喊:「啊!自由」?
又或是六位Wower,下班時間聚在一起大喊「為了聯盟」,「為了部落」?
嗯,一定是這樣!
新浪微博,啟動!
更多熱搜,點擊!
實時資訊,追蹤!
來人,給大爺泡杯82年的枸杞,讓我好好追追熱點!(霸氣一吼)
實際上,與前面調侃所不一樣的是,這間命名為「無界社區」的住宅樓,位於廣州番禺---它是由一個大型國有老糖廠的廢舊車間改造的。
建築師米歇爾與她的五個朋友一樣,是一名工作與生活無明顯界限的「斜槓青年」,為了和自己的五個好友居住生活在一起,她們建築了這棟六層的建築,為每人量身打造了屬於自己的房間。
看到別人的生活,我的眼裡飽懷淚水。
你以為我是感動的?NoNoNoNoNo~我只是看到了沙雕網友們的神評論。
如果你的沙雕網友們,是可以活在CCTV財經頻道、社會頻道裡的那種人,是什麼體驗?
不好意思我錯了,我估摸著就就只有羨慕了。
一位Bilibili的網友說道:這些解放自己的時間、解放自己的精神的可愛的人,才是活的比較輕鬆的那些人。可能只有當中國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年輕人真正認清房子的意義並且敢對房子說不的那個時候, 房子才會成為家吧。
實際上,大多數的人一談起房子,都馬上可以聯想到社會學、經濟學和政治學,智商瞬間提高,運行效率瞬間超頻。但是我們可能從來沒有想過,一個房子對於一個軀體的價值到底在哪兒。
正如這位網友所說的:「地球上適合建一個可以放下軀體,容下靈魂的房子的地兒太多太多了,我們可能太急了」。
一位微博網友說道:一套房子,榨乾上一代人的本,還要透支綁定年輕人的未來。我不太理解這樣的生活,卻又不得不屈從,感覺有些許可怕。
其實在主流思想文化中,房產是所有現實問題出發的基石。家庭、兒女、未來,生活的節奏讓社區化成為中國青年在這種精神風貌下最好的居住方式之一。他們所需花費的成本均攤到小團體中的人來算,成本可能比買房這種形式低很多。
而且對未來的小孩的教育,老人的贍養等等,都有一些幫助。
一位今日頭條的網友說道:這種現實版的「愛情公寓」,是我夢寐以求的生活方式。好友在左,愛人在右。
這樣的生活方式,的確是我們追捧、所渴求的。他就像宮崎駿筆下的「天空之城」,柏拉圖筆下的「理想國」,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
但不同的是,這樣的生活方式不遙遠、不是無法實現的。這樣的生活,才真真正正像一座燈塔,忽然點亮在了那麼幾個人的心裡,然後告訴自己:「MD,勞資賺錢就是為了過這樣的日子」。
一位現實的微信網友說道:一旦生活起來,大家產生的各項費用就會相互涉及,誰用的多誰用的少,誰給的多誰給的少,誰應該對哪一項費用負責又或者他是否願意對這項費用負責。一切情感沾染上了錢,就會變得麻煩很多,所謂距離不是物理距離,而是關係上的一種距離。
也許這個時候我們參考大學時的寢室關係是很好的選擇---好朋友不一定適合生活在一起,適合生活在一起的不一定是好朋友---如果想要和諧的生活在一起,應該建立在大家都有比較好的物質基礎上,且沒有什麼利益關係。
畢竟適當的保持距離,才能更好的相處。
大佬們說的都很有道理,從烏託邦到現實生活,考慮的會有很多。如何完美的處理金錢與友誼的那根線,是最基礎、最根本的。
生活很美,一棟房子就應該是一個社區,一個美術館,一個劇場……你看,今天有人在這裡做飯,明天有人在布展,它就像一個永不落幕的劇場。
小編也很羨慕這樣的生活,現在還缺五位朋友,有沒有人報名參與啊?
手動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