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晚
來自《松江報》的一條新聞
轟動了整個九亭朋友圈
最牛釘子戶
要拆啦!要拆啦!
因為之反覆的次數太多了
對釘子戶的拆除
大家已不抱什麼希望
微友們甚至腦洞大開,建議不拆了
建成博物館、酒店、客棧
做為九裡亭一景保留下來
以上配圖純屬娛樂
從淶寅路轉至滬亭北路,一棟三層樓的房屋矗立在馬路中央,讓原本的四車道變成了兩車道。從2006年滬亭北路區域啟動動遷起至今,已有十多年,房屋屋主由於家庭人口眾多,訴求多而與動遷部門僵持不下,始終沒有達成動遷協議。滬亭北路建成後,該房屋屋主便成為了唯一一戶滯留戶。
記者在現場看到,三層樓的房屋邊上還有一些兩層和一層的裙房,水泥牆上印著各種小廣告。據悉,除了主樓三層樓有四五口人自住外,樓下和一些搭建出來的房屋則用於出租。
在馬路中間的破舊房屋,不僅影響了城市美觀,對交通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街道動遷辦主任陸輝告訴記者,滬亭北路是九裡亭街道的主要交通幹道,周邊居住著10萬人口,交通很容易堵塞,道路不暢已嚴重影響居民的生活,居民意見很大。
8月21日下午,區規土局牽頭組織區委政法委、法制辦、九裡亭街道辦事處和九亭鎮人民政府邀請滯留戶一家四口,在九亭鎮政府舉行了關於滬亭北路滯留戶動遷安置的專題會議,雖然,會議上有一些爭議,但最終滯留戶還是同意籤約。會議結束後,街道動遷辦會同區第一房屋徵收服務有限公司上門,於當天下午5時與87歲高齡的宅基地持證人徐某籤約。
據了解,九裡亭街道從九亭鎮析出後,街道領導將城市建設與社會發展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儘快解決滬亭北路的擁堵問題。
2016年9月,九裡亭街道成立動遷辦,主動上門對接,兩名負責人與該滯留戶進行了八次面對面的約談,十多次電話溝通,經常保持聯繫,宣傳動遷政策,分析形勢。街道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也上門聽取訴求。在一次次的溝通談話中,滯留戶與動遷辦主任陸輝和副主任徐民強從陌生到熟悉,漸漸地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8月19日,兩名負責人用了兩個多小時與滯留戶家人溝通交流,客觀分析協議動遷與依法徵收的利弊關係,勸解他們以一個積極的心態面對動遷,認識築路和保持道路暢通對廣大居民帶來的生活便利,滯留戶一家人最終願意配合政府動遷。陸輝介紹,約談過程中,雖然有爭議,但通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滯留戶一家人看到了動遷辦一直以來的耐心和對他們的尊重,因而願意配合政府協議動遷。在21日的專題會議上,討論決定了滯留戶提出的一些小的訴求,最終達成協議。
據悉,滬亭北路滯留戶的協議動遷仍然按照原來的動遷安置方案,並沒有超越九亭地區統一的安置標準。籤約後,滯留戶家人對陸輝說出了心裡話,「其實平時一顆心一直吊著,今天終於心定了,感謝你們。」他們表示會儘快搬離,在國慶節之前能夠拆除房屋。(來自:松江報)
微信公眾號:jiuting007 爆料合作微信:jiuting008
歡迎加入:【九亭吃喝玩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