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杭州圖書館對所有讀者免費開放,因此也有了乞丐和拾荒者進門閱覽,圖書館對他們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乾淨再閱讀,有讀者無法接受,於是找到褚樹青館長,說允許乞丐和拾荒者進圖書館是對其他讀者的不尊重,褚樹青回答: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讀書,但您有權利選擇離開。」
2011年年初,這則最初被網友「賀蘭泰」轉載的微博,瞬間被轉發1萬餘次,無數網友在微博上表示了對館長褚樹青的敬意,被感動的網民把杭州圖書館稱為「史上最溫暖圖書館」。幾年過去了,這份溫暖依然在延續。
率先實行免費借閱圖書
事實上,早在2003年,杭州圖書館就在全國同行中率先推出免證閱覽制度,任何人進杭州圖書館借閱書籍都不需要證件和費用。在一片叫好聲中,也不乏各種猜疑、嘲諷、打擊的聲音。
「不過,這些國內的圖書館很多都在做,要說『杭州模式』真正在全國走得比較前列的是借閱免押金。」杭州圖書館辦公室主任劉麗東說,從2008年起,杭州開始對所有前來借閱書籍的市民實施免押金免服務費,外來務工人員只要所在工作單位出具證明也可享受這一待遇。
在圖書館工作多年,對於有網友指在圖書館看書只要洗手就可以看這一細節,劉麗東說:「圖書館其實並沒有硬性規定,但是大家都很自覺,我在老館見過一個拾荒者,背著一個蛇皮袋,裡面是瓶瓶罐罐。他把蛇皮袋放在門口,反覆洗手洗臉,然後進閱覽室讀書看報。」
「不覺得零門檻增加了什麼工作壓力,其實我們開放的時間越長,就會發現不尊重這種權利的讀者越少,人會被環境所改變。」劉麗東說。記者獲悉,目前杭州圖書館的圖書丟失率遠低於西方國家及日本的平均水平。
地處新城外來務工人員多
杭州市圖書館分為老館和新館兩部分,老館附近有杭州市一醫院、浙江省中醫院、龍翔服裝城、延安路商業街,因此不時會有乞丐、流浪漢光顧;新館因為位於新區,工地較多,則吸引了不少農民工讀者,但也會有拾荒者進來。
據記者了解,新館的音樂分館由於設施非常好,沙發柔軟,冬暖夏涼,往往成為外來務工人員和拾荒者最喜歡去的「熱點」,而此前不少讀者投訴也是因為這些人員進入館內睡覺。
「正常的時間,還不會出現人滿為患的情形,都是有空座位的。可能周六、日人會稍微多一點,曾經有讀者坐到地毯上的情況,但很少。我們認為,既然是開放,那麼每個人都有權利進來使用相關的設施,不應該去限制。除非有時候辦活動時考慮到人流集中,我們會實行分期分批進場。目前我們並不覺得有限制的必要,相反考慮到新館外來務工人員讀者比較多,我們會在舉辦一些音樂講座時儘量多照顧他們的需要,做好服務。」劉麗東說。
為拾荒者訂《參考消息》
「如果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對於自己的言論引發網友這麼大的關注,褚樹青坦言感到很意外。在褚樹青心目中,「零門檻」圖書館並不是心血來潮,他理想中的圖書館,需要的是公平、開放、現代、多元、無門檻、舒適,把杭州地區公共圖書館打造成為讀者的天堂。
據褚樹青介紹,乞丐和拾荒者其實有著很強烈的文化需求。過去在老館我會時常發現,他們最喜歡閱讀《參考消息》,為了照顧他們的需要,我們專門多訂了幾份。
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蔡奇微博:「謹向褚館長表示致敬!他以自己的行動兌現了在杭州所有人都能有尊嚴地生活著這一承諾。」
網友「南國玫瑰」微博:「有一扇門為乞丐而開,才有資格叫『天堂』……尊重眾生平等,才是真的進入成熟社會。這位館長值得尊敬;做得好,每個人都有讀書的權利。太陽不會因為乞丐和拾荒者的身份而拒絕給予他們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