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提及香港男子,你們會想到什麼?
(不要跟當代君「皮」一下回答:卡佛)
▲(美國著名作家雷蒙德·卡佛,代表作《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等)
中環那一大波穿著整齊西裝的商務男,
還是旺角打扮潮流帶些痞氣的青年男?
前者是香港金融、商業高度發展的縮影,
後者則在香港街頭隨便走走就可尋蹤跡。
當今天的香港男子給你呈現出這幅現象,
你還懷念王家衛電影裡那些「MK」仔嗎?
▲(王家衛導演電影《旺角卡門》截圖)
顧名思義,「MK仔」這個詞是用旺角( Mong Kok )的英文縮寫「 MK 」來描述某類男孩,並蘊含著獨特的地域文化。去過香港的同學都知道,旺角是香港售賣潮流物品的集中地,卡拉OK、電影院、CD店、周邊商鋪等場所,吸引了諸多fashionable的年輕人。當一批批興趣、性格相近的男孩聚集起來,「MK」仔的文化也就磨合形成。
▲(Plastic Thing插畫家葉欣漫畫作品)
他們成了漫畫家調侃的對象,常被畫筆「妖魔化」,賦予孤僻、紋身、怪脾氣、邋遢等詞彙。但實際上,每批「MK仔」在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年代風格,每個「MK仔」都是獨一無二的香港好男子。強加的標籤不適合於每個「MK仔」的身上,不過,他們的活動特徵卻表現出強烈的趨同性,跟著小編一起搜羅「MK仔」必做的6大活動吧!
▲(Wiki百科關於「MK仔」的圖解)
岀車
你以為只是踩著「小黃」在人行道騎行?
圖樣圖森破!「出」車就得連群結黨!
將機車改裝,加上兩個擴音器,
播著經處理過的Disco版音樂,
好似佳人就在遠方等待著車隊出現。
車身的LED光和品牌貼紙,
更讓機車本身成為一件街頭藝術品。
▲(香港機車競賽場面)
打街機
是男生就逃不過遊戲機的誘惑,
何況不屑於宅在家中的「MK仔」?
先押「武豐」贏轉三T,
再轉戰街霸瘋狂甩出「波Get」,
後在頭文字D機怒奔秋明山。
遊戲機鋪,仿佛他們天生的舞臺。
▲(香港遊戲機鋪,「MK仔」正玩著拳皇)
影貼紙相
誰說「MK仔」只與「MK仔」玩?
當「MK妹」參與進群體之中,影像為不二之選。
即使在智慧型手機和各大美顏APP繁榮的今天,
街頭依舊有一個個狹小的空間,
供大家自由任性地擺出手勢和神情。
這恐怕是「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最好詮釋了。
▲(旺角商場的一角,貼紙相自助機仍存在)
網聚識朋友
又怎能低估「MK仔」的社交需求,
擴大族群卻也需要一些聚會的幫忙,
從AKzone、Uwants等等特色傳統討論區,
到Instagram、Line等新興社交平臺,
到處都是「MK仔」輕鬆認識新朋友的攝影。
▲(AK公園,是香港最熱門的網友見面據點之一)
落Disco
普通的Disco 「MK仔」普通地搖,
彌頓道和蘭桂坊是他們的必去之地。
燈紅酒綠,歌聲輕揚,肢體擺動,
一個人狂舞或是隨同伴擺動,
一場場Disco見證著「MK仔」——
無憂無慮的青春歲月。
▲(香港蘭桂坊一景)
唱K
當以上活動隨著時代逐漸flop,
唱K卻長盛不衰。
不論是滿懷心事,
還是對感情的看法異於常人,
亦或是實現「小目標」來波慶功,
唱K必定是「MK仔」抒發感情的好方法。
▲(香港某KTV的點歌機)
「MK仔」在香港最喜歡做的這些活動,
是否與你的成長經歷或多或少有些相似呢?
「MK仔」不僅象徵著香港青年的文化,
更是大家在中西相融環境上成長的模樣。
你做過「MK仔」常做的哪幾件事,
留言與當代君互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