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的衢州人周師傅自出生起,就只有左側的「蛋蛋」,因為有妻有兒有女,在周師傅的認知裡,自己只有一個睪丸是天生的。
10月18日,在衢州市中醫醫院醫生的幫助下,在周師傅腹腔內找到了他那個「走失」的睪丸。可惜因為發育不良,以及怕腹腔內的睪丸惡變,醫生只能幫他把那個因走失而未發育的睪丸切除了,素未謀面的睪丸「兄弟倆」就此永隔。
「我從小就這樣的,也沒感覺有什麼不舒服。」周師傅家住農村,前段時間因小便疼痛到衢州市中醫醫院泌尿外科病區住院治療,泌尿外科主任毛金水在給他檢查時發現,周師傅右側陰囊空空、腹股溝腫起,考慮單側隱睪症合併腹股溝疝氣。
面對毛金水醫生的疑慮,周師傅顯得非常坦然。據他回憶,自他懂事起,他就發現了自己的睪丸和別人不太一樣,家裡人覺得這不是問題,不用看醫生。直到成家生了孩子,周師傅也沒感覺身體有任何不適,便一直沒當回事。
對此,毛金水主任解釋,隱睪症是指睪丸在正常發育過程中未下降或下降不全至陰囊,陰囊內沒有睪丸或只有一側有睪丸,一旦發現異常要及早就診。
「你有腹股溝疝氣,我們會通過微創手術幫你修補,手術過程中還可以探查一下另外一個睪丸是否在腹腔內。」術前的B超、CT檢查竟沒在周師傅腹腔內發現另外一個睪丸,毛金水醫生對這個莫名失蹤的睪丸甚是擔心。
「隱睪由於生長環境的改變以及發育上存在障礙,容易發生惡變。」毛金水說,正常的睪丸位於陰囊內,成年男性的睪丸是一個直徑為3.5釐米到4.5釐米的橢圓形,陰囊是最適合睪丸生長發育的場所,其溫度比體溫低1°C—2°C,有利於睪丸產生精子。而隱睪患者睪丸未進入陰囊,長期留在腹腔和腹股溝管內,這些地方局部溫度高,可導致睪丸生精細胞損害,影響精子的產生和生存,易導致不育。
毛金水提醒,隱睪一般通過查體、B超、CT等均可診斷,新生兒父母在給小孩洗澡、護理時一定要注意觀察,如果發現孩子陰囊空虛,不能摸及睪丸,或只有一個睪丸,或發現在腹股溝觸及包塊,都要及時檢查、確診、治療。
如果孩子確診隱睪,最長觀察到1歲,看睪丸是否降至陰囊,如果到了1歲,睪丸還未降至陰囊,就要考慮手術。單側隱睪患者的生育率可下降百分之五十,雙側隱睪100%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