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垃圾」是汕頭市委書記方利旭反覆強調的鄉村振興必須抓好的五件大事第一件,也是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助力練江綜合整治的必然要求。汕頭市潮南區在完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首期建設並投入運營的同時,區黨政主要領導親抓「清垃圾」工作,組織開展全區「五清」大行動,在較短的時間內建立起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目前全區日均壓縮轉運生活垃圾已達1100多噸。
近日,記者來到潮南區峽山街道南裡生活垃圾壓縮轉運站,看到一臺壓縮機正在對倒進壓縮箱的生活垃圾進行壓縮,旁邊停放著一輛25噸的自卸式垃圾運輸車。項目運營方汕頭市中聯瑞康環境衛生服務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該站為改造升級的整體式壓縮轉運站,佔地面積約270平方米,設計處理能力100噸/日,目前日均處理量約50噸,服務周邊5萬人口。經過機械壓縮及智慧環衛平臺調控,箱內垃圾可減少約60%的體積,每個箱能裝約12噸垃圾,大大減少運輸成本及垃圾二次汙染。每天上午11時前,相關村居將收集的生活垃圾運到這裡,經壓縮後由專車運往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作無害化處理。
記者從潮南區城管局了解到,為確保生活垃圾不落地、不積存,今年6月,區政府制訂出臺《潮南區生活垃圾收集獎懲暫行辦法》,對各鎮(街道)按其人口數量和不同類型對每天產生的垃圾量進行測算,每月生活垃圾收運量完成月產生量90%或以上的,給予資金獎勵;完成90%以下、80%以上的,不給予獎勵;完成80%或以下的,對鎮(街道)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約談;只完成70%或以下的,按有關規定對鎮(街道)相關責任人實施倒排問責。
為充分發揮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效應,潮南區加快推進總投資1.02億元的區生活垃圾壓縮轉運PPP項目建設,擬新建10座、改造升級8座生活垃圾壓縮轉運站,建設智慧環衛管理中心1座,最大處理能力可達1720噸/日,力爭明年春節前全部完成主體建設。目前項目已啟動應急運營,建成應急轉運站點23個,配備整體壓縮箱46個、運輸車輛31輛,用於收集轉運全區的生活垃圾。
來源:汕頭plus
汕頭報業全媒體記者:王開穎、陳史
編輯:許嘉嘉
版權聲明:版權歸汕頭經濟特區報社所有,未經許可,嚴禁擅自轉載、複製、改編本社記者新聞作品,違者將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