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生活垃圾處理三年內實現「零填埋」
宜燒則燒 焚燒為主
到2023年,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 「零填埋」,城市生活垃圾一車混裝、一股腦填埋的情形在我省將陸續退出歷史舞臺。
11月16日獲悉,根據省發改委、省住建廳、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發布的關於做好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到2023年,武漢、宜昌全面建成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分類運輸體系,全省縣城生活垃圾處理系統進一步完善;建制鎮生活垃圾收集轉運體系逐步健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處理佔比不低於70%;到2025年,地級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在生活垃圾分類收運方面,我省各地在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時,須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交付配套的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規範生活垃圾分類運輸方式,配齊分類運輸車輛,並噴塗統一標識,特別是配齊配足廚餘垃圾收集運輸專用車輛,嚴禁「混收混運」。每個鄉鎮至少建有1座符合標準的垃圾中轉站,形成「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處理體系。
在垃圾處理方面,按照「宜燒則燒、焚燒為主」的原則,加快推進焚燒發電設施建設。我省將全面排查現有焚燒處理設施的建設、運行、管理情況,推進提標改造,進一步減少汙染物排放。
根據方案,明年底前,全省所有垃圾填埋場將進行全面排查和無害化處理等級評定,原則上地級以上城市以及具備焚燒處理能力的縣市,不再新建原生垃圾(即未經任何處理的原狀態垃圾)填埋場。現有生活垃圾填埋場主要作為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應急保障設施使用。到2023年,全省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 「零填埋」。
針對餐廚垃圾,通知同時提出細化要求。2020年底前所有設市城市、2022年底前所有縣城,要基本具備餐廚垃圾分類處理能力,建立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體系。(周三春、候繼光、陳勁松)
來源:湖北日報(2020年11月18日08版)